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分析

2020-01-11 01:19张媛媛文然然陈颖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2期
关键词:思政建设课堂教育路径分析

张媛媛 文然然 陈颖

【摘要】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要求,要积极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促进全体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提升和发展。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进一步加深,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思政建设引入课堂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思政建设  课堂教育  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28-02

高校是思政建设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要逐步深入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在课堂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知识培育中价值的引导作用,加强思想道德理论课程在教学活动中的比例,充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专业文化素养。课堂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作,需要从多方面探讨教学路径,促进思政建设工作的发展。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被广泛用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它主要是指将思政教学贯彻到全体学生、全体课程中间,引导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程协同发展,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作为教育的第一工作重心,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隐性渗透

在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教学元素进行融合开展,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学习到思政内容,这种隐性渗透的作用效果明显,学生更容易形成潜意识的认同,自觉地在学习中进行思政品德的良好培养。

(二)交互融合

课程思政开展,可以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两项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融合学习、研究和分析。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将专业知识中思政教学元素进行充分地挖掘,将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充分地体现出来,既实现专业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多元引领

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讨论、学习和交流,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学生的精神价值观念会得到不断地提升,不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深入的认识,还会从自我发展、强国爱国的责任中进行素养的提升,从而引领大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首先,课程思政突破了教育中主体和过程的限制。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注重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应当明确思政教育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重心,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性,将课堂思政建设融入到每一节课堂内容中,使得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能够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的全面成长。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背后隐含着更多的思政教育資源。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课堂创新,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教师应当创新教学课堂模式,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更好地实现立德育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每一种专业知识的产生,背后都含有人们对真理的不断探索渊源,在对专业知识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白真理来之不易的道理,懂得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坚定信念、与人合作,探索真理,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自我的一种精神品质。最后,思政教育的开展可以为师生关系的缓和提供渠道。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不自觉的研究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自然地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关爱和尊重,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平等的,更有利于双方开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提升综合知识、培养良好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

当前是现代化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是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入发展,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是还未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上涌现了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冲击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审美情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当前的部分高校中,有的学生互相攀比物质生活,造成精神空虚,知识匮乏,出现整体素养下降的现象。然而有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当前的教育危机,没有正确认识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导向作用,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也忽略对学生的德育教学。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政建设只是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课程中,没有意识到专业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忽视对学生正确情感价值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化发展需求。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只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无关,不关注,也不研究。还有部分教师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育和发展。

(二)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实践性

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教师占据了大部分的主导地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思政课堂缺乏了生动灵活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缺失兴趣,课堂引导的教学作用也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在上面念文章、念理论,学生在下面睡大觉、玩游戏,整体的课堂开展质量较低,效果较差。还有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堂缺乏实践教学,思政教学流于形式化,学生对具体思想政治理论没有深刻的认知和感受,导致学生缺乏对相关理论的践行,课程思政建设便也就缺乏了实践性。有的教师只是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简单地进行了宣讲,并没有进行实质深入的讲解,流于形式化的开展,并没有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思政教学时,忽略了思政教育与当前时代背景的相结合,忽略了时事政治新闻以及红色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引等等。

(三)课程思政建设体制不健全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效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还并未形成系统化的课堂思政建设体制。首先是相关教师忽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面对竞争压力愈来愈大的教育环境,教师过于注重资格晋升以及专业课的教学,从而忽略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正确审美标准的培育,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某些学校,教师为了完成专业知识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教育,忽视了思想素质教学,出现了学生管理的多种问题。其次是高校内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机制。思政教育的相关教师在职位晋升、待遇薪资以及课时安排上面都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思政教学的效率也普遍偏低的现状。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

(一)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

首先,高校要在学校内部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落实和创新发展。比如,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前都要在“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的建议中,对新生入学后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具体开展的任务布置,并完成实施过程的开展和实施之后的效果评定,发挥出领导小组的引导规范作用。其次,高校还要将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纳入年度教师考核标准中,引起教师对课程建设的足够重视。比如,在每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中,要将进行课程思政的应用作为其中一项考核的内容,对开展的课时、效果进行评价,引起教师的关注,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进行及时的开展应用。最后,高校可以引入专家进行学术研讨会的方式,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化能力,促进教师对思政建设的深入理念,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政教学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华为等国产企业的优秀品牌文化,帮助学生增强愛国主义精神以及创新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又比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专业的思政交流会,让学生分析不同观点的背后内容,学会从专业的角度认识事物本质,更好地加深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学习。

(二)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性

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价值意义,注重专业知识中所表现的文化背景、历史意义以及蕴含的价值理念等等,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形式讲述出来,便于学生的相关原则和理论的学习与实际践行。比如,在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专业历史知识和历史中的社会背景进行融合开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更真实、更清楚,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情感,引发共鸣。思政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课堂教育模式,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社会慈善活动的形式,与学生建立价值共鸣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又比如,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模范人物故事的讲解,或者通过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关注社会矛盾,从自我分析的角度完成对价值观的建立过程,实现大学生的综合提升。

(三)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体系化

首先,高校是要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机制,明确相关专业教师的主要责任任务,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落实,促进思政课堂的有效性。建立标准的管理机制,保障思政教师与其他教师能够享受同等的教师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的开展时长较短,教师的待遇直接与教学时长相联系,造成思政课程教师的待遇较低,教师水平有限,在新的管理机制建立中,要重视到思政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从不断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来激发教师进行专业教学水平的自主学习提升,更好地提升整体思政课程的实施质量。其次,高校还需要建立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思政教学的考核结果作为职位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教师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比如在进行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让教师自己评价、教师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等各种评价手段的使用,综合分析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手段、技巧、效果,更好地提升教师的综合应用水平,来保障实际的教学应用效果发挥。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主要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的引导。课程作为思政教育建设的主要载体,各类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高校应当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有效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核心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当前“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应该应当积极发挥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任务,促进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9(06):88-95.

[2]卢杨,刘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刊,2019(23):164-166.

[3]陈香.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J].科技风,2019(32):50.

猜你喜欢
思政建设课堂教育路径分析
煤矿生产区队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党校教育要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