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12月4日,《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发布,两项成绩令龙江人备感欣喜——黑龙江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连续四年位于全国第二梯队前列;哈尔滨市创新城市建设位居东北三省副省级城市第一……
五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龙江捷报频传,在“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探海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中,“龙江科创”参与其中、表现不俗。一项项科学技术奖项的取得,一个个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
“十三五”期间,我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为现代化新龙江建设提供了“新动能”。
人才驱动积蓄澎湃动力
“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做出重要指示,为新时期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方向。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 “第一资源”。“十三五”开局之初,一系列围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举措,激活了我省创新发展的一池春水。
2017年,《“龙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落地,更加人性化、灵活化的人才政策让引才有了抓手。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黄志伟的归来,就是我省加大引智力度的一个例证。2016年,这位在生物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哈佛大学博士后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了生命科学中心。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首个“学术特区”,生命科学中心实行相对独立的学术、人事自主权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并试点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一体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与创新。
“学校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目前已在世界排前100名,位居中国学校第6名。”提到四年来取得的成绩,黄志伟露出自豪的神情。
“只有继续让好政策落到细处实处,才能持续吸引、留住各方面高端人才。”在2018年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为“人才战略”提出更高标准。
很快,2019年“頭雁行动”方案应运而生。方案规定,入选“头雁”的团队,将得到省里提供的专项资金。
哈尔滨医科大学慢病防治和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就是首批 “头雁”团队之一,丰厚的资源倾斜为学校中青年人才的稳定与培养提供了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创造了傲人的成果。
“现在,许多被输送到国外著名研究机构深造的优秀毕业生,学成后都抢着回到团队工作。”作为团队负责人,杨艳杰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
“头雁”高飞已成龙江的一道美景,而为了让“雁阵”不断壮大,2020年全省启动实施的“春雁行动”则让更多的青年骨干人才扩充进来,形成“群雁齐飞”之势。
前段时间,在南方工作的王洋收到家乡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的邀请:共同研发“智慧农场”项目。这让这个农学研究生很兴奋:“黑龙江农业创新人才济济、技术成熟,我对建设家乡很有信心。”
王洋的感受也是龙江创新型人才的共同心声——五年来,我省的“人才新政”从“纸面”落向“地面”,包括1234名博士生在内的万余名高端人才来到黑龙江,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共同耕耘,结出累累“新”果。
政策红利点燃创新热情
2019年7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内座无虚席。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声,来自全国各地的首批25家高科技企业正式登上科创板。而作为东北三省唯一跻身其中的创新企业——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光公司),尤为令人瞩目。
在光学模拟与仿真、光学制导、激光应用等方面,新光公司的多项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光学模拟与仿真技术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次企业能够成功上市,除了专利技术过硬,也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创新资源储备”政策的扶持。
2016年、2018年,我省两度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此后《黑龙江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多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点燃了全省科技创新的热情。
如果说,新光公司在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中实现了“量的积累”,那么,杨炽夫的天愈康复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可谓实现了“质的飞跃”。
2015年,34岁的杨炽夫完成博士学业从美国归来成立公司时,只有一个人、10万元启动资金。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杨炽夫组建的集团三级子公司开发了14款医疗康复机器人的产品原型,市场估值达一亿元以上。
在问及为何能够实现发展“三级跳”的话题时,杨炽夫坦言,离不开政策的铺路,让新兴企业可以“以知识产权为资本进行发展”。
按照“增加企业数量的同时更注重提升企业质量”的发展目标,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企业的需求,全省各地纷纷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哈尔滨,“雏鹰计划”的实施让新成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资源可拿、有服务可享;在佳木斯,因为有“科技企业培育库”的支持,科技企业不仅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还有专人对接企业需求……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一批高科技企业相继注册成立并加快发展,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平台搭建助力成果转化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资金支持,我想说的只有感谢。感谢政府搭建的平台,感谢给予支持的省科技厅……” 8月7日,在全省科技成果产学研金对接会上,王学刚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王学刚掌握的技术,是通过基因检测诊断个体患者的病灶,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为项目的前瞻性很强,他一直为拉不到投资、成果转化无望而发愁。
没想到,省科技厅主动牵线,帮助王学刚与哈尔滨富德恒创业投资企业成功签约,及时获得了1000万元投资,让技术的实际应用成为现实。
王学刚的成功圆梦,是全省以技术成果转化带动企业发展升级的一个缩影。五年来,通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我省已建成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科技投融资等7个服务平台,吸引了101家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入驻,为科研成果和科技服务供需双方牵线“联姻”,促成419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融资68.58亿元。
“通过打造优良的平台和服务,一方面会推动创新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实施,同时也会发挥集群效应,实现集聚发展。” 在大庆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烈威看来,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孵化器、科技城和高新区等载体发挥更大的平台优势,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疫情期间,公司资金流吃紧,想贷款却缺少必要的抵押物,我们不得不放弃客户订单……”眼看公司陷入绝境,大庆云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卞晓江苦恼不已。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卞晓江,从中协调龙江智能产融综合服务平台,让公司以技术为信用进行抵押贷款。不到一周, 500万元贷款到账,卞晓江终于可以放心接单了。
科技创新激活了全省发展的动力、活力,不仅让“新字号”扬帆起航,也让众多老牌企业、资源城市转型升级。在煤城七台河,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新旧动能转换;在哈电集团,加强科技的研发开启了世界水电百万千瓦级机组的新纪元。
“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专家杨宝峰所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全省新发展目标,更加需要持续增强创新。
“新动能”激发的浪潮,将与时代同频共振,继续引领龙江发展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