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舍环境控制技术

2020-01-11 05:31:49王雨竹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鸡体鸡场控制技术

王雨竹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连云港222000)

鸡舍的养殖环境与鸡的成活率、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及繁殖性能等息息相关。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光照以及饲养密度等,任何一个环境因素控制不当都会对鸡群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各种疫病,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舍环境因素控制技术,保障养鸡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 高温环境控制技术

1.1 保持通风

合理的通风换气可有效改善鸡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给鸡群提供一个空气清新、舒适的养殖环境,对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减少疾病的发生都有帮助。通风时要注意,育雏舍在通风前要适当地提高舍温,避免鸡群受凉感冒。同时,不可让风直吹鸡体,以防鸡群出现腹水症。此外,通风时还要根据舍外的温度来确定通风的力度。高温季节,可在舍内安装通风装置,以增加空气的流通,起到良好的通风换气效果。

1.2 增加饮水量

在高温环境下,鸡体内水分随热量蒸发和呼吸排出损失严重。保证充足的清凉饮水,是防暑和调理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水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出具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每只成年鸡每天需饮水220~350 ml,饮水不足,鸡采食量减少,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至少会降低2%的产蛋率。

1.3 降低饲养密度

适当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品质整齐的重要条件。饲养密度过高、相对空间小,不仅鸡舍二氧化碳及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加,空气温度也升高,而且鸡活动受到限制,造成采食不均,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夏秋季高温天气,应及时合理分群,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1.4 调整日粮结构

高温环境下,可通过提高日粮浓度,增加饲喂次数的方法来调整高温环境对鸡采食量和体能下降的影响。如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由每日喂3次改为喂4次。尤其要注重夜间一餐的饲喂,因为此时环境温度低,鸡喜采食,对提高产蛋率较有帮助。VC又称抗应激因子,对缓解热应激有良好的效果,可适量添加。VE有保护细胞膜防止氧化的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机能,在热应激状态下,蛋鸡日粮中VE水平从10国际单位提高到40~50国际单位,产蛋率可提高1.5%~5.5%。

1.5 镇静解惊

镇静剂能降低中枢神经紧张度,可减缓鸡热应激反应,常用的如氯丙嗪、安定等。其中,氯丙嗪在热应激中不仅可降低鸡基础代谢率,减少活动和产热量,维持热平衡,而且能促进采食,提高饲料利用率。

2 低温环境控制技术

鸡适宜的温度是18~23℃,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产。低温环境应做好保暖工作,如通风口加设风斗,门窗挂帘,堵严墙壁孔洞和缝隙,通风宜选择在白天的中午时段进行,同时避免贼风侵袭。小规模鸡场可以采用火炉、火墙、烟道等更省资金的做法;较大规模鸡场可采用水、汽、电等集中供暖,如热风炉、水暖炉、电暖器等供暖设备。在低温环境条件下,鸡体热能消耗大,应适当提高热能饲料的饲喂比重;冬季昼短夜长,应增加一次夜间补饲。

3 湿度控制技术

鸡舍适宜的湿度为60%~70%。如果舍内湿度太低,蛋鸡表现呆滞,羽毛蓬乱,皮肤干燥,羽毛和喙爪等色泽暗淡,并且极易造成鸡体脱水,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可通过喷雾、洒水等方式增加鸡舍湿度。潮湿空气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冬季如果舍内湿度太高,就会使鸡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鸡更加寒冷;夏季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鸡呼吸时排散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鸡体污秽,病菌大量繁殖,易引发各种疾病,导致产蛋量下降。生产中可采用加强通风和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鸡舍湿度。

4 光照控制技术

光照对鸡的生产特别是产蛋性能影响较大,合理的光照能促进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刺激蛋鸡排卵,增加产蛋量。雏鸡刚出壳前3 d需24 h光照。随日龄增加,光照时间逐渐减少,每天减少1.5~2 h,到第15天后保持8 h。18周龄后临近产蛋期,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至15~16 h。蛋鸡舍应从20周龄开始,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办法,每周增加光照30 min,直到每周达到16 h 为止,以后每天保证有效光照16 h,直到鸡淘汰前4 w,再把光照时间逐步增加到17 h,直至淘汰。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前效果较好。补充光照时,灯距地面2 m 左右,以每平方米3~5 W为宜,最好安装灯罩聚光,灯与灯之间距离约3 m,以保证舍内各处得到均匀光照。

5 有害气体控制技术

5.1 清除有害气体源

鸡舍氨气主要来源于粪便。保持鸡舍空气质量,要合理设计清粪排水系统,及时清理粪污,最大限度地缩短粪尿在鸡舍内的积蓄时间,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5.2 抑制有害气体产生

优化日粮结构,按照鸡营养需求配制全价日粮,避免日粮中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特别要注意日粮中蛋白水平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蛋白质消化不全而排出过多的氮。此外,还要保持舍内垫料干爽,及时清除潮湿、结块的垫料,有效降低舍内氨气产生量。

5.3 生物化学除臭

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EM 制剂等,拌料饲喂、溶于水饮用或喷洒鸡舍,除臭效果显著。此外,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硫酸铜、乙酸等药物,通过杀菌消毒,可达到抑制和降低鸡舍有害气体产生的目的。

5.4 吸附有害气体

利用沸石、丝兰提取物、木炭、活性炭、生石灰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6 场区环境控制技术

6.1 鸡场合理布局

鸡场选址要合理,规划要科学,功能区布局应符合养殖场生产生活需要,浄道、污道分开,排水、排污通畅,鸡舍设计要符合防疫要求。

6.2 定期消毒

应及时清理粪污,经常保持鸡舍及其周围环境清洁,做到周周消毒、天天清扫,以减少舍内空气尘埃,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疫病传播。

6.3 合理处理粪污

粪便污水经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一是用作大田作物的有机肥料,或加工成高效有机肥;二是用于养鱼养畜等生物利用。

6.4 场区周围绿化

鸡场应根据功能分区进行绿化,包括生活区的观赏绿化,降低场区风速和防低温气流的防护绿化,鸡场各区间及四周的隔离绿化,鸡舍之间及鸡场道路两侧的树荫绿化等。绿色植物具有较好的遮阳效果,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降低温度10%~20%,减轻热辐射80%,减少细菌含量22%~79%,除尘35%~67%,除臭50%,减少有害有毒气体含量25%;还有防风、防噪音的作用。应做好场界林带、场区隔离林带、场内外道路两旁林和藤蔓植物花草等绿化。

6.5 消除噪音

噪音会引起鸡惊慌不安、采食量下降、拉稀,导致整个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还会使蛋鸡的产蛋量下降,软壳蛋、脆壳蛋和血斑蛋增加;肉鸡生长速度减缓,肉质下降。鸡场选址要避开各种噪音源,尽量降低管理各环节产生的噪音,让鸡在安静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猜你喜欢
鸡体鸡场控制技术
蛋鸡羽毛覆盖度计算及其与体温关系研究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规模鸡场设施配置优化与创新
北方牧业(2019年11期)2019-07-19 10:08:24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电子制作(2019年7期)2019-04-25 13:16:50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6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
今日农业(2017年12期)2017-02-01 05:21:32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5年5期)2016-01-04 11:59:52
冬季鸡群瘫痪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