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治疗Sweet综合征1则

2020-01-11 19:05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8期
关键词:蜂针红斑皮损

王 华

(四川省金堂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610400)

Sweet综合征又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性皮肤病或隆起性红斑,为少见风湿病,多见于女性,以急性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及痛性红斑、斑块或结节为主要表现,皮损也可呈假水疱样改变甚至脓疱,以真皮浅层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为病理特征。目前该病主要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碘化钾、氨苯砜等。除典型表现外,近年来,临床发现Sweet综合征有皮损仅限手背或累及手臂的病例,称手背部嗜中性皮病(NDDH)或手背脓包性血管炎,其形态与治疗反应与经典的Sweet综合征类似。笔者采用蜂疗治疗1例Sweet综合征亚型NDDH患者,效果甚佳,现将病案陈述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因“手背部及上臂反复出现水肿性红斑、全身疼痛2年余,加重2d”于2015年9月10日就诊入院。入院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9分。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手背出现红色斑丘疹,稍痒,迅速增大并伴明显疼痛。未给予重视,2014年7月8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Sweet综合征,予以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缓解后又复发,遂尝试蜂针疗法。自述否认药物过敏史和其他物质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检查:右手背及手臂有明显水肿性斑块,边界清楚,部分表面破溃、结痂,有少许渗出液;部分皮损似假水疱样、脓疱样,周围绕以红晕,皮损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1.43×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61×109/L,红细胞沉降率(血沉)70mm/h。西医组织学诊断确诊为Sweet综合征,结合表现特点诊断为NDDH。

治疗方案:首次使用中华活蜜蜂治疗,将蜂蜇器官拔下后,进行减量排毒,于单侧内关进行过敏测试,确认患者蜂蜇反应在米勒蜂蜇反应分级标准Ⅱ级以内[1],于病灶周围散刺(病灶周围间隔1.5~2.0cm)。第1周为隔日治疗,每次约取10只蜜蜂,散刺同时配合针刺双侧足三里、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脾俞、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留针20min。1周后未见过敏症状,全身疼痛明显好转。第2周起每日治疗,每次约取20只蜜蜂,散刺同时配合针刺双侧足三里、双侧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中脘、神阙、气海、关元、双侧阳陵泉、双侧悬钟、双侧风市、双侧血海等穴位,留针20min。治疗1个月后,患者VAS评分为4分,皮损、红肿减轻。治疗4个月后,皮损完全消失,疼痛消失,且无其他不适症状。随访3年无复发。

2 按语

Sweet综合征一般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为30~60岁,也可发生于婴儿,甚至新生儿。该病皮损以水肿性疼痛性红斑、斑块、结节为特征,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也可累及皮肤以外的器官如眼、肾脏、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其机制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同时浸润皮肤及内脏器官而致[2],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机体对感染、炎症、药物或肿瘤细胞抗原等的超敏反应[3]。因该病好发于夏季,认为其发生可能与日晒、气温高有关。该病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病理可确诊,但应与玫瑰痤疮、蜂窝织炎、多形红斑等鉴别[4]。治疗时首选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缓解皮肤症状,对皮肤以外的症状也有一定疗效,但因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和继发感染,常易复发[5]。

蜂针疗法属于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具有针、药、灸的综合效应[6]。蜂针液是具有多种药理学和生物活性的复合物,不仅具有消炎、镇痛、抗病毒等作用,对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7-8]。Sweet综合征可因多种原因引发,发作时也可造成各种功能损害,蜂针疗法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各系统功能。

Sweet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难治性疾病,相关研究在国内仍然较少,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认识和治疗尚处于探索的状态。本病例的治愈不仅为蜂针疗法提供了更广泛的适应证,更为Sweet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该病例只是个案,蜂针疗法能否成为Sweet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蜂针红斑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李万瑶蜂疗的中医临床思维探讨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掌握规律 善用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
木星的小红斑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