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评估

2020-01-11 14:59:39徐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丁苯神经功能注射液

徐岩

进展性脑卒中指的是治疗后仍继续加重的脑卒中病变,以同一供血区出现新症状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在数天到十数天不等,是脑血管病变中较为严重的类型。进展性脑卒中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是多种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所致,糖尿病、缺血区血流量下降、感染、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聚集过程相关,该疾病致死致残率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就目前的发展形势看,临床工作者尚未探讨出根治此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通过增加脑血流量、血压管理、防治发热性疾病、治疗脑水肿、调整血糖水平等途径缓解各项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的。丁苯酞是常用的脑保护剂,可在脑卒中患者不同发展阶段对受损神经功能进行保护,在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本院以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 组 男 26 例,女 22 例 ;年 龄 42~80 岁,平 均 年 龄(64.32±12.56)岁 ;发病时间 10~60 h,平均发病时间(37.12±13.25)h;合并症类型:高血压28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8例。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 40~79 岁,平均年龄 (64.16±11.64)岁;病程 12~57 h,平均病程(37.08±11.32)h;合并症类型:高血压30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40岁;②首次发病;③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定为颅内出血现象;④无丁苯酞注射液禁忌证;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主动参与。排除标准:①心、脑、肝肾等脏器功能受损,生命体征异常波动者;②合并其他类型脑血管病变者;③现阶段行其他治疗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者,存在沟通认知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具体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规 格 :100 mg×30 片 )口 服,100 mg/d ;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规格 :20 mg×7 片 )睡前口服,20 mg/d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2026207,规格 :2 ml:0.1 g)0.75 g 与 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 :100 ml)静脉滴注,100 ml/次,2 次 /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期间由专业人员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同时予以降压、控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治疗效果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NIHSS)评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1]。经治疗,患者NIHSS评分下降91%~100%为痊愈;患者NIHSS评分下降46%~90%为显效;患者NIHSS评分下降19%~45%为有效;患者NIHSS评分下降≤18%,或原有疾病进一步发展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 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NIHSS评分和BI评分进行评定。NIHSS评分由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组成,得分范围0~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具体判定标准:≤1分:正常或近乎正常;2~4分:轻型卒中或小卒中;5~14分:中度卒中 ;15~20分 :中重度卒中,21~42分 :重度卒中。BI评分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桌椅转移、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共10项内容,得分范围0~100分,判定标准为:得分100分为患者无需依赖,无需他人照护;61~99分为轻度依赖,需要他人少部分照护;41~60分为中度依赖,需要他人大部分照护;0~40分为重度依赖,完全需要他人照护;最终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3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颅内压上升、出血性转化、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卒中后情感障碍。

1.4.4 生活质量 患者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 卷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进行判定,分为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4项内容,得分范围分别为16~80分、20~100分、20~100分和20~100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单项指标得分之和[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痊愈9例(18.75%),显效 12 例 (25.00%),有效 15 例 (31.25%),无效12例(25.00%),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治疗痊愈11例(22.92%),显效16例(33.33%),有效19例(39.58%),无效2例(4.17%),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362,P=0.003<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9.32±1.15)分,BI评分为(57.32±2.27)分,观察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和 BI评分分别为(9.36±1.18)、(57.36±2.32)分;观察组治疗后 NIHSS评分为 (5.12±0.36)分,BI评分为 (80.32±3.15)分,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6.48±0.54)、(69.27±1.96)分;治疗前,两组 NIHSS 评分和 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68、0.085,P=0.433、0.466>0.05);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18、20.635,P=0.000、0.000<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4例(8.33%)颅 内 压 上 升,3 例 (6.25%)出 血 性 转 化,2 例(4.17%)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4.17%)卒中后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观察组发生1例(2.08%)颅内压上升,1例(2.08%)出血性转化,1例(2.08%)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出现卒中后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51,P=0.020<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物质生活得分为 (48.32±2.16)分,躯体功能得分为(48.68±1.64)分,社会功能得分为(48.54±1.28)分,心理功能得分为(47.28±1.36)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 (192.82±3.22)分;观察组物质生活得分为(55.18±1.72)分,躯体功能得分为(54.72±1.42)分,社会功能得分为(54.92±1.36)分,心理功能得分为(54.20±1.24)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219.02±2.87)分;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13、19.290、23.668、26.050、42.083,P=0.000、0.000、0.000、0.000、0.000<0.05)。

3 讨论

进展性脑卒中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工作开展的特殊类型之一,国内发病率约为30%,多为非心源性卒中和腔隙性梗死。进展性脑卒中指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呈渐进性加重,在一定时间进一步发展,原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该疾病发生发展与动脉狭窄、斑块、脑水肿、血压下降、高血糖、发热、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未形成明确定论,缺血半暗带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和代谢不良是该疾病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此外卒中复发、脑水肿、梗死后出血转化、动脉闭塞、癫痫发作和不合理治疗措施的应用同样会增加发病风险。就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改善脑血流被认为是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措施,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予以溶栓、扩充血容量、静脉注射白蛋白等措施,重视血压管理,同时予以抗血小板、抗凝、血糖控制和脑水肿的防治,在此基础上挽救濒死神经元,恢复受损神经功能[4]。

丁苯酞注射液是常用的脑血管药物,通常被用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药物是由人工合成的复合物,可在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不同病理环节中发挥作用,抗脑缺血作用明显,可明显缩小脑缺血梗死面积,缓解脑水肿症状,促进脑组织缺血区微循环,改善血液灌流,同时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脑血栓形成作用[5]。不仅如此,该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促进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水平的提升,对谷氨酸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可促进抗氧化酶活性的发挥,抑制自由基释放,进而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予以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方案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恢复受损神经,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丁苯神经功能注射液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碘帕醇注射液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中成药(2018年5期)2018-06-06 03:12:17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51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橡胶工业(2015年3期)2015-07-29 08:24:04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