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霜霜杨雨蒙王建敏(指导)
1 宁海县中医医院 浙江 宁海 315600
2 乐清市中医院 浙江 乐清 325600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组成为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用于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表不解”,意味着寒热表证存在,“有水气”则提示内有水饮。方中用麻黄、桂枝辛温解表,以发散外束之风寒;用干姜、细辛、半夏辛温入里以温肺化饮;用五味子、白芍、甘草酸甘合用,在表制约麻、桂以防过度发散,在里制约姜、辛、夏之温燥。故而一表一里,一酸一收,平衡阴阳,则表解饮去而诸症可除。笔者在临床上灵活应用本方加减治疗证属外寒里饮者,获效满意。举例如下。
患儿金某,男,2岁10月。2019年5月4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半月余。患儿半月余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服用抗生素及雾化不愈,既往支气管肺炎史。现患儿咳嗽,咳吐清稀痰液,无发热,胃纳一般,夜寐安,二便无殊。查体见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两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血常规:白细胞6.63×109/L,中性粒细胞32.3%,淋巴细胞66.5%。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胸片:支气管肺炎。诊断为肺炎喘嗽(外寒里饮证),治以小青龙汤加减:蜜麻黄、桂枝、干姜、五味子、姜半夏各5g,细辛1g,生白芍、炒谷芽、茯苓、杏仁、炒麦芽各9g,炙甘草2g,射干3g。3剂。水煎服,日1剂。2019年5月8日复诊,诉患儿服药3剂后咳嗽症状明显减少,听诊两肺闻及少许干、湿罗音。续用上方,减射干,加化橘红5g。5剂。三诊诸症悉除,以六君子汤调理善后,嘱患儿避风寒,注意饮食,以免复发。
按:小儿本为纯阳之体,但过食寒凉之品、过用抗生素,会造成患儿体内多湿、多寒、水饮内生的现象,因此小儿感邪之后,出现内外合邪,病情缠绵,故予小青龙汤温肺化饮散寒,加用射干、茯苓、杏仁以加强止咳化痰,又因小儿脾常不足,加用炒谷芽、炒麦芽以护脾胃。因患儿罹患肺炎喘嗽,故恢复期以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和胃化痰,以期扶正固本,防患于未然。
患儿李某,男,5岁。2019年3月18日初诊,主诉:咳嗽哮鸣1周。患儿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痰多,喉间哮鸣声,流清涕,无发热,胃纳尚可,夜寐欠安,二便无殊。查体见面色白,目下淡青,舌质淡红、苔薄白腻。两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及痰鸣音。诊断为哮喘(寒哮),治以小青龙汤加味:麻黄、桂枝、五味子各5g,干姜、细辛、炙甘草各3g,姜半夏、白芍、茯苓、蜜款冬花、蜜紫菀、丹参各9g,杏仁、射干、桃仁各6g。3剂。水煎服,日1剂。2019年3月22日二诊,患儿咳喘缓解,再以八珍汤加减,连服2周。随访2月未发作。
按:哮喘发作期为外邪引动伏痰,以痰升气阻为主,急当祛痰利气以治其标。邪实当分寒痰、热痰,寒哮为水寒相搏,外寒引动内饮,内外相引,致肺失宣肃。本案患儿因受凉后咳嗽,喉间哮鸣声,面色白,目下淡青,故辨证为寒哮,选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宣肺平喘,加射干、茯苓、蜜紫菀、蜜款冬花、杏仁以加强其祛痰止咳之力,同时合用桃仁、丹参以活血理气,共奏止咳平喘之功。缓解期以八珍汤调补气血,防止哮喘复发。
患儿叶某,男,11岁。2019年5月30日初诊,主诉:流涕、咳嗽3天。患儿3天前出现流涕,质清量多,咳嗽,无明显咳痰,以晨起及夜间为主,畏寒,无发热,胃纳欠佳,夜寐尚安,二便无殊。查体见形体偏胖,面色欠华,舌淡苔白滑。咽后可见鼻腔分泌物,听诊两肺呼吸音粗,未及罗音。诊断为咳嗽(外寒里饮证),治以小青龙汤加减:麻黄、干姜、五味子各6g,细辛、蜜甘草、桂枝各3g,姜半夏、白芍、茯苓、辛夷、白芷、苍耳子各9g,陈皮5g,薏苡仁12g。5剂。水煎服,日1剂。2019年6月3日二诊,患儿服上方后诸症缓解,偶有流涕,量少,无咳嗽,查体舌淡、苔薄白。该患儿反复易感,故予益气聪明汤加减健脾补土,益气升阳。
按:本案类似于西医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由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小儿慢性咳嗽,是我国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第2位主要病因。患儿鼻涕质清量多,在痰饮水湿里,当属于饮一类,治饮宜温药化之,故予小青龙汤加减,加辛夷、白芷、苍耳子以通鼻窍,加薏苡仁加强化湿之力。后期以益气聪明汤补脾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