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树峰
(甘肃省陇西县碧岩镇畜牧兽医站,748100)
五攒痛是指马站立时为减负体重,将头及四肢攒聚于腹下而言。 系气血凝滞于蹄,使蹄壁真皮发炎疼痛的病证。 类似现代兽医学的蹄壁真皮炎或称蹄叶炎。日久血注蹄胎形成败血凝蹄。 根据病程,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型称五攒痛,慢性称败血凝蹄。 按其病因又分为料伤和走伤两种。 多发于两前肢或两后肢,也有四肢同时发生者。 本文就该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做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料伤五攒痛:多因过食精料,饮水不足,致患畜运化机能障碍。 此外,急肠黄、结症、等常可继发本病。
走伤五攒痛:多因负重运输,奔走过急等劳役所致。
多突然发病,病畜站立不稳,腰曲头低,束步难行,步幅短促,把前把后,多卧少立,四足如攒。耳耷头低,毛焦肷吊,气促喘粗,唇舌鲜红,脉象沉滞。触诊患蹄前壁敏感,发热疼痛。指(趾)动脉亢进,如两前肢患病,使体重后移,常想卧地,强使步行,则以蹄踵负重,两后肢聚于腹下,步幅短小,步样紧张。 病情严重时,常卧地不起。 如两后肢患病,后肢前伸,拱腰卷缩,以蹄踵着地,运步时步样紧张。 如四肢发病,患畜常卧地不起,勉强扶起,四肢频频交换,站立不稳,强使步行,则左右摇晃,随即卧下。
轻症,一般多无全身症状。 随病情加重,则疼痛增剧,患畜表现痛苦不安,战懔,出汗,体温升高,呼吸迫促。 卧地不起。 如失治或误治,日久瘀血下注蹄胎,导致蹄甲焦枯,蹄壁坚硬的轻性蹄病。 此时或蹄壳脱落,或完全废役。
料伤五攒痛和走伤五攒痛的临床症状所不同的是,料伤五攒痛病后患畜表现食欲大减,但是相比更加喜吃草但不吃料,粪稀带水,粪渣粗大。 观病畜临床表征,可见口色赤红,呼吸急促,脉象洪大。
宜针药结合治疗。 料伤者,以消积宽肠,行瘀止痛为治则,方用红花散。 走伤者,以活血顺气,并破滞开郁为治则,方用茵陈散。
3.1 红花散:麦芽30g、红花15g、没药18g、桔梗18g、神曲30g、枳壳218、当归30g、山楂15g、厚朴15g、陈皮15g、甘草15g、黄白药子各15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笔者曾用此方治疗7 例,治愈率达到98%,具有良好效果。
3.2 茵陈散:茵陈24g、当归24g、没药18g、甘草15g、桔梗15g、柴胡15g、红花15g、青皮15g、陈皮15g、紫菀15g、杏仁(去皮)15g,共为末,开水候温灌服,同时可加入入植物油120ml,同调灌服。
3.3 针治。 前蹄痛,放胸膛、或膝脉、蹄头血;后蹄痛,放肾堂血;四蹄疼痛,四穴可同时放血。
3.4 用红花散加减,配合针刺蹄头、胸堂、玉堂穴等,肌肉注射醋酸可的松。 彻四蹄血约500ml,针刺玉堂穴,肌注醋酸可的松250ml,内服红花30g,没药40g,当归30g,莱菔子60g,桔梗30g,枳壳30g,厚朴30g,焦三仙30g,陈皮25g,连翘25g,黄、白药子各30g,双花40g,甘草20g,共为细末,温水灌服。
3.5 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马五攒痛
3.5.1 中药:走伤五攒痛用茵陈散:茵陈30g、银花25g、连翘25g、当归30g、红花25g、没药25g、黄药子25g、白药子25g、桔梗25g、陈皮30g、知母25g、元胡30g、川断30g、乳香25g、青皮25g、秦艽30g。研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料伤五攒痛用红花散:红花25g、乳香25g、没药25g;黄药子25g、白药子25g、枳壳30g、川断30g、神曲30g、山楂30g、桔梗25g、元胡30g、当归30g、麦芽30g、秦艽30g、川朴30g、硫磺30g。 研末开水冲同调灌服,每日1 剂,连用1~3 剂,休息1日再连服至愈。
3.5.2 放胸堂血500~1000ml;肾堂血400~800m1,蹄头血50~100ml。
3.5.3 用0.2%的普鲁卡因500~1000ml,溶解400万~800 万单位青霉素,1 次缓缓静脉注射,隔1~2日1 次,视病情注射1~4 次。 0.2%的普鲁卡因,宜用2%的普鲁卡因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氯化钠液)配制,现配现用。
五攒痛目前多与蹄叶炎(蹄壁真皮发炎)相提并论,但按《元亨疗马集》载,五攒痛的病因病理“皆因喂养太盛,肉满膘肥,草饱乘骑,奔走太急,卒至卒拴,失于牵散,瘀血停于膈内,痞气结在胸中,滞而不散,致成其病也”。 其临床主证有“令兽胸痛胯痛,腰曲头低”等的记载。 说明本病的发生系由营养太盛、 劳役过度和缺乏运动,使气血运行受阻而停于胸膈所致的胸胯疼痛之症”。 这些论述,似与蹄壁真皮发炎不完全相符,而且在中兽医古典文献中多将该病纳入肺经病证,蹄叶炎则为四肢疾病中的一个病证,也无胸痛胯痛的症状,应通过临床实践深入研究。 近年来,虽马养殖逐渐变少,但作为我国乃至最古老的畜种,马的饲养正在向马术、竞技类发展,并且其养殖附加值极高,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