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表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对好人好事进行公开称赞”,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通过一定的标准,以恰当的方式对幼儿的良好表现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即幼儿教师表扬行为。表扬作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师幼互动方式,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良好的表扬行为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且对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中部分幼儿教师存在一些无效、不恰当的表扬,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学中应通过有效合理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当地表扬,推动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学中,幼儿教师的表扬行为可分为“有效表扬”和“无效表扬”。“有效表扬”行为是指幼儿教师针对幼儿的某一良好行为给予适时、客观且恰当方式方法的评价与反馈。与之相反的“无效表扬”行为则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评价与反馈没有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和价值。
首先,有效的表扬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品质,学前儿童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较浅,需要成人的意见和建议为其判断好坏,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中,通过对幼儿的良好表现进行有效表扬,可以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认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第二,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有效的表扬中可以得到逐步强化。幼儿时期是人形成正确认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教师充当着重要的引导角色,通过表扬的方式给予幼儿正面的心理影响,对幼儿的正确行为进行强化,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有效的表扬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各项机能在不断发展,幼儿教师应及时地发现幼儿的成长变化,幼儿拥有一种渴望被关注和与其他幼儿相比较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及时鼓励与表扬可以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幼儿产生满足感后,上进心会促使幼儿想要更好的完成任务以获得更多他人的注意和表扬,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不断提高。
首先,幼儿教师无效的、不恰当的表扬会使幼儿对事物形成错误的认知。幼儿教师的表扬行为会对幼儿发展产生很深的影响。当幼儿教师给予幼儿表扬时,若幼儿教师向幼儿传达的时间错误或内容过于宽泛,幼儿会对老师的表扬感到困惑和迷茫,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思考“我是因为什么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呢?”之后以幼儿的思维方式进行判断,可能就会对这一行为或事物形成错误认知,对幼儿之后的成长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
第二,无效的表扬会对幼儿的主动感产生消极影响。在埃里克森心理社会阶段理论的人的心理发展八个阶段中,3-6岁学前期幼儿处于第三阶段,即主动-内疚。在这一阶段中,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在学习上不断地进行探索,拥有着充沛的精力,当幼儿完成一项任务,会渴望得到鼓励和表扬,若教师未能及时有效的对幼儿的正确和良好行为做出评价,幼儿会逐渐丧失对正确的、喜爱的事物的主动追求,形成机械的追求表扬的心理。若幼儿教师不能及时有效的给予幼儿表扬,一段时间后,幼儿会对教师产生失望心理,对之前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对教师的表扬不再追求和喜爱。
幼儿常常拥有渴望被大家关注的心理,当幼儿完成自认为值得被称赞的行为时,会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由于幼儿园的班级中幼儿数量较多,幼儿教师可能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动态,且有时因幼儿教师的个人倾向,会较少的关心一些并不突出的幼儿,无法给予个别幼儿及时的表扬和称赞,由此对个别幼儿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使得幼儿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地位和权威下降,对事物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对幼儿的良好行为教师需及时地、适时地表扬。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细心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动态,掌握每位幼儿的身心特点,发现幼儿的“发光点”,抓住表扬的最佳时机,引导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作为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值得鼓励和称赞的点,幼儿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对幼儿的各种良好行为应进行鼓励和表扬,但具体哪些行为值得幼儿得到表扬,需要幼儿教师对程度的把控和掌握。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常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称赞,如对老师行礼问好;吃饭时能自己做的很好;午睡时能够听老师话安静休息;教学过程中与老师互动频繁,积极参与等。老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使其形成良好习惯,也对其他幼儿的行为产生正面积极影响,但如果这种表扬过度的频繁且内容不加以选择的话,会使得表扬对象幼儿对老师的表扬产生依赖和只为了获取表扬而完成任务的错误心理。如果老师过度的吝啬对幼儿的表扬,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教师应在对幼儿拥有一定的掌握程度上进行表扬,避免无效的表扬。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一些幼儿教师存在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的情况,部分幼儿教师会因个人倾向的过多关注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而较少的关注能力较差的幼儿,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表扬时也存在偏差。这种行为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对表现良好、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幼儿教师的偏爱会容易使幼儿出现骄傲和自负的心理,且教师如果只针对幼儿目前发展的部分良好表现行为不断进行鼓励强化的话,幼儿的发展会停滞不前;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这部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值得鼓励和表扬的良好行为,但可能由于性格或其他的原因,不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表现和完成任务,老师对表现良好的幼儿的过度偏爱会打击这部分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甚至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阻碍了幼儿社会性和健康心理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一视同仁,以客观的角度审视幼儿的行为,及时公正的给予幼儿表扬,并且在表扬时应让幼儿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受到表扬的原因,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每一名幼儿的身心状态及特点,在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时灵活的采用多种方式。对幼儿表扬的方式包括有:言语赞赏、身体接触鼓励及物质奖励等等。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外向、易骄躁的幼儿,也有内向、较脆弱的幼儿。幼儿教师在对外向、易骄躁的幼儿在适当表扬的同时应及时指出幼儿的不足,利用幼儿的个性特点,使幼儿更好更快的进步;对内向、能力较弱的幼儿,幼儿教师应适当地增加对这些幼儿的关心和表扬次数,表扬采用的方式也应尽量的柔和、委婉一些,也许一个眼神、微笑或温柔的身体接触鼓励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幼儿不同阶段、不同班级也有不同的特点,资料显示,小班幼儿更偏向物质性的鼓励,而中、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较小班更加成熟,所以更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奖励。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教师可主要以物质性奖励进行表扬,例如小红花、五角星和彩色贴纸等符合幼儿阶段特征,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物品,但同时也应以言语激励等精神奖励为辅助,避免使幼儿过度的依赖于物质性的奖励产生无效和负面的表扬;中、大班幼儿则应主要以言语激励等精神鼓励方式进行表扬,从而推动幼儿认知情感的发展。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作为幼儿在园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和言行举止的榜样,幼儿教师的表扬行为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表扬时应避免盲目、无效的表扬,及时给予幼儿良好行为客观具体的奖励,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学中,细心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动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身心特点,根据不同幼儿的特征,及时调整表扬策略,且擅用多种方式给予幼儿鼓励,使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引导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