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伟,焦世璋
(甘肃省永靖县渔业技术推广站,731600)
虹鳟属冷水性鱼类,在刘家峡水库网箱中养出虹鳟,以其优质品质占领甘肃、青海市场,其肉质细且鲜美、少脊肩刺、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目前,在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虹鳟规模逐渐扩大,水库内养殖虹鳟的网箱面积达149.4亩,当年装10g~20g的虹鳟苗,到11月份虹鳟个体重可达0.6kg~1.0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随着虹鳟养殖面积和密度的增加,刘家峡水库内养殖的虹鳟出现了不少病害,其中虹鳟细菌性烂鳃病常见,严重困扰网箱养殖虹鳟群众。本人结合养殖实际总结出中草药治疗虹鳟细菌性烂鳃病的技术如下。
虹鳟细菌性烂鳃病发病原因主要有:虹鳟鱼种在苗种场由于管理不善已经感染疾病;其次鱼种运输时两地水温温差超过5℃使得鱼种产生应激反应;三是虹鳟鱼种和成鱼在提网、转运时鱼体受到伤害留下伤口,伤口没有及时消毒处理,病菌通过伤口侵入虹鳟体内而发病;四是投喂过期变质或管理不善而发霉的饲料,没有依据虹鳟鱼体大小和刘家峡水库水温变化,及时调节饲料投饵率使得投喂过量饲料都可以诱发虹鳟发病;五是高密度的饲养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病鱼呆滞活动不灵活,聚集在水流平缓的网箱角,停食或吃食减少;有体色变黑的现象,有的鳃盖开启,鳃丝呈棍棒化,镜检在病鱼鳃丝表面可发现杆状细菌,用手挤压鳃盖,发现有炎性黄色黏液从鳃腔流出。
虹鳟烂鳃病一般5~6月和9~11月份可发生,其余月份发病较少;在水温13℃鱼病开始流行,一般虹鳟300g以下鱼种发病率达10%~20%,虹鳟成鱼发病率在3%左右。
中药方剂组成:大黄 50g、黄芩 30g、板蓝根50g、金银花 50g、三棱 30g、莪术 30g、黄芪 30g、党参30g、白术30g、甘草30g。该方以抗菌解毒清热为主,主治鱼类由好气长杆菌、嗜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嗜鳃黄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大黄和黄芩具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解毒解热作用,也有降血脂、止血作用、保肝、利胆和泻下作用;板蓝根有清热解毒,有抗癌作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菌消炎作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增强免疫力、降血脂、保肝利胆的作用。三棱和莪术都具有消积止痛的功效;黄芪和党参具有补中益气、保肝护肝和健脾益肺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和提高免疫力功效,诸药配合使用,协同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补气升阳的作用;甘草具有镇痛、解痉、解热、抗炎、抑制胃液分泌和松弛平滑肌方面均有协同作用。
使用方法:每50kg虹鳟用上方中草药混合打粉320g加面粉适量制制作成糊状,并维生素C50g,拌入颗粒饲料,在阴凉处晾颗粒饲料,以不沾手为好,投喂药饵前停喂0.5~1天,然后先投喂少量饲料诱来鱼群采食时,改投喂药饵,1次/d,连喂 3~5 天。
2018年6月15日永靖县渔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彭正伟和焦世璋两人到永靖县岘塬镇刘家村盐沟处的永靖县雨虹水产品有限公司网箱场(网箱面积7.7亩)6m×6m×6m二个网箱发病情况,现场发现共死亡虹鳟鱼种125条,规格为虹鳟鱼种平均110克/尾,水库温度为13℃,检查发现死亡虹鳟鱼体色变黑的现象,鳃盖开启,鳃丝呈棍棒化,在鳃丝表面可发现大量长杆状细菌,手挤压鳃盖,有炎性黄色黏液从鳃腔流出,解剖检查发现有淡红色腹水,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坏死灶。
每个网箱里虹鳟鱼种共160kg,用1.28kg上述复方中草药打成粉混入黏合剂拌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投药第二天虹鳟鱼种死亡15条,第三天虹鳟鱼种死亡4条,第四天虹鳟鱼种停止死亡,采取投喂饲料为正常料的一半投喂,经过5天治疗虹鳟鱼种采食量回复正常,治愈率达95%。
6.1 坚持预防为主 虹鳟鱼种投放前严格消毒;放鱼前用浓度为5mg/L的高锰酸钾浸泡鱼苗15分钟,水库网箱适宜密度饲养,在6m×6m×6m网箱中最多投放3000尾虹鳟鱼为宜;在巡查网箱时要仔细观察鱼的吃食活动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2 掌握流行特点 虹鳟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为嗜鳃黄杆菌、好气长杆菌,在水温13℃可流行,对虹鳟鱼鱼种侵害严重,要加强对虹鳟鱼鱼种看管,看到网箱有死鱼要及时打捞清除及时检查,在死鱼较多时要立即停止饲料投喂。
6.3 中草药获得易成本低 由于中草药饮片比西药来说容易得到,每次治疗50kg鱼需中草药成本约40元,显然成本较低,操作起来也较方便,对虹鳟细菌性烂鳃病平均治愈率达95%,治疗效果让人满意;中草药由于易被吸收利用,残留少不含有毒物质,是很好的环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