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琳婧 花艳艳 张锦伟
免疫检验方法的使用原理是抗原与抗体之间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可以通过各种免疫学的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患者的标本是否含有抗体,然后对患者的疾病进一步进行诊断,促进患者的康复[1]。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周期一般在6 个月以上,传染性较高,同时发病几率也较高,表现出食欲降低、疲乏无力及发热等症状[2],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皮肤发黄以及肝功能异常等,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高效的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医生可以依据诊断结果为患者制定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并减少甚至避免饮酒,给予药物治疗,为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本文选取本院78 例抗-甲型肝炎病毒IgM 检验标本中呈现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免疫检验,确定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本院78 例抗-甲型肝炎病毒IgM 检验标本中呈现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女19 例;年龄25~51 岁,平均年龄(35.14±7.1) 岁。实验组患者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龄27~48 岁,平均年龄(34.25±6.9)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以及监督下进行,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患者采用核酸检测法进行检验。采集患者的检验标本,对患者的RNA 进行检验,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定患者标本中是否有甲型肝炎病毒的存在[3]。
1.2.2 对照组 患者采用的是酶联免疫捕获法进行检验。首先酶联免疫捕获试剂在冷藏的环境取出后应该放置一段时间,使试剂恢复到正常温度才可以使用,血清要经过约30 min的反应,提取其中的血清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将酶联免疫药剂使用稀释液进行稀释后,将血清以及阴性、阳性对照加入其中,经过1 h 的孵育后加入底物并进行约30 min 的避光反应,然后读取数值,确定检验结果的阳性或者阴性[4]。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检验结果准确36 例,检验准确率为92.3%;对照组检验结果准确25 例,检验准确率为64.1%;实验组检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型肝炎病毒作为一种抵抗力非常强的病毒,会对患者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其传染源主要是通过口部与粪便进行传播,如果与携带甲型肝炎病毒的患者一同用餐或者使用同一个餐具、水杯等用具就有可能通过口部传染甲型病毒性肝炎,如果接触到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或者甲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粪便也有可能感染甲型病毒性肝炎,因为甲型肝炎病毒能够在粪便中存活近1 个月的时间[5]。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人群不受年龄的影响,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甲型病毒性肝炎,其中感染人群多为未成年儿童以及青少年,因为在学习以及辅导机构学生会在一起用餐以及饮水,感染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较高[6]。在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初期会有15~30 d 的潜伏期,在这期间患者基本不会有较为明显的不适症状,不会到医院进行治疗,由此不仅会导致甲型病毒性肝炎不断的发展,而且这个时期的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最强,在没有任何预防的情况下不断传播,导致更多的人传染甲型肝炎病毒[7]。所以在对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时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及免疫检验结果,进而提高诊断结果[8]。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发现,甲型感染性肝炎的传播路径分为很多中,主要包括[9]:①食物污染,不干净的食物以及不良饮食习惯会造成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②因为水源受到污染所造成的疾病也是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途径,其病发规模依据水源污染程度而异;③输血渠道,血液可以传播多种疾病,甲型病毒性肝炎亦是如此,如患者输血时不慎通过静脉输入含甲型肝炎病毒血液或血浆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④平时生活接触也会传播甲型肝炎病毒。
在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期间,通过免疫学检验的方法可以快速确诊疾病,该方法主要通过免疫学抗原以及抗体发生反应的原理,最终快速完成病原体检验。近几年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且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通过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酶等各种不同的敏感标志与示踪技术,对各种具有特异性的物质进行检测,因此可以获得相关物质的详细信息。在疾病临床诊断中,医护人员通过对人体中的相关病理以及生理指标进行识别,并通过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在整个诊断过程中,通过酶联免疫法所使用的标记指示物是酶,酶作为一种固相吸附测定的方法,具有抗原体免疫反应的能力[10]。操作期间将待测标本与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按照相关步骤逐步将其加入到反应体系中,使其可以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发生反应,并通过这种反应获得抗原抗体-酶复合物。之后在分立固相抗原抗体-酶复合物的其他成分,主要使用的方法就是洗涤,需要按照相应的比例来控制固相载体上的酶量;而在添加酶反应底物后,根据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将底物变成一种有色产物,此时产物的数量受标本中相关物质的影响,因此在识别阶段可以根据成色变化进行含量识别[11]。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性检验,检验期间能够结合蛋白质分子中的正电荷基团,而由于这种结合属于静电结合范畴,所以基本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除此之外,胶体金不仅能够与蛋白质之间实现结合,也能根据胶体金的高电子密度以及颗粒形状等关键物理特性来适应不同的检测环境,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检验结果准确36 例,检验准确率为92.3%;对照组检验结果准确25 例,检验准确率为64.1%;实验组检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对患者进行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性进行检验时,核酸检测法的检验准确率优于酶联免疫捕获检测法,所以核酸检测法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检验,进一步的对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也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据相关研究表明,当酶联免疫捕获法与核酸检测法联合使用时,能够达到更高的检验准确率,所以在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检验中可以推广使用核酸检测法,当不能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疾病时,可以将酶联免疫捕获法与核酸检测法联合使用,将检验准确率最大化,尽早的对患者进行治疗,进一步的促进患者的康复[12]。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在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临床症状在血清抗体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因此在窗口期开展免疫学检验即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感染性疾病甲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检验时采用核酸检测法,其对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检验准确率更高,为后续的疾病干预与治疗提供保障,可以在临床检验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