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财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扶贫发展中心,731600)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是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上,急性病例以急性败血症和剧烈下痢为特征,慢性病例以局部感染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革兰阴性小球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无鞭毛,不运动,新分离的细菌有微荚膜,在动物血液和脏器中的细菌,经瑞氏染色或美兰染色,呈明显的两极着色。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经20 分钟即死亡,常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病禽和带菌禽是传染源。病原存在于病禽的血液、内脏、排泄物、分泌物中,可由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场地等传播给易感禽类。健康鸡啄食病鸡的血液、鼻分泌物,以及人工授精等都可直接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经黏膜和皮肤伤口感染。苍蝇是重要传播媒介,人也能携带、传播病原。本病在温热潮湿的地区和季节多发,尤以春末秋初多见。
由于病原毒力和鸡机体抵抗力不同,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 种病型:
3.1 最急性型 常发生于本病爆发的初期,发病急,不显任何症状,病鸡突然死亡。
3.2 急性型 病鸡无神,缩颈闭眼,羽毛松乱,食欲废绝,离群孤立,翅下垂,鸡冠、肉髯呈暗红色。呼吸急促,饮欲增加,口、鼻流出有泡沫样的黏液。腹泻,排出黄白色或绿色稀粪。体温升高,1~3天内因败血症而死亡。
3.3 慢性型 一般发生在急性流行的后期,或是由毒力较弱的菌株感染所致。多表现为局部感染,常见肉髯、翅或腿部关节肿胀,鼻流黏液,呼吸困难或有气管罗音。慢性病鸡可长期带菌。
最急性的病鸡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急性病例肝脏肿大,色泽变淡,表面有许多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肺充血、出血。慢性型病例病变多发生在局部,常见的有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鸡冠和肉髯的坏死等。蛋鸡可见卵巢炎和卵黄性腹膜炎。
5.1 白花蛇舌草散:白花蛇舌草200g,茵陈、半枝莲、大青叶各100g,生地150g,藿香、当归、赤芍、车前子、甘草各50g,煎汤去渣,供100 羽鸡3 天饮服,或拌入饲料喂服。功能清热解毒,祛湿止泻。又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80g,生地50g,车前子、茵陈、大黄、茯苓、白术、泽泻各60g,生姜、半夏、桂枝、白芥子各50g。
5.2 穿心莲片:穿心莲、板蓝根各60g,蒲公英、旱莲草各50g,苍术30g,为细末,加适量淀粉,压制成每片含生药0.45g,烘干。每只鸡每次给药3~4片,每日3 次投服。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禽霍乱。
5.3 穿鸡甘散:穿心莲90g、鸡内金8g、甘草2g 为细末,雏鸡、雏鸭每只每次0.5~0.8g;成鸡、成鸭每只每次1~1.5g;鹅每只每次2~3g。灌服或混饲。功能清热解毒,止泻。主治禽巴氏杆菌病,泻痢。
5.4 翁丁二半煎:白头翁、紫花地丁、半边莲、半枝莲、石膏各100g,金银花、蒲公英各50g,除石膏外,均为鲜草,煎汤去渣,浓缩至2500ml,给50 只鸡灌服。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鸡霍乱
5.5 霍乱清:金银花、连翘各15g,夏枯草、雄黄、白矾各30g,茵陈50g,上药为细末,拌料喂。鸡每次服0.5g,日服2 次,连服5~7日。功能清热燥湿,解毒保肝。主治禽霍乱。
5.6 六月雪煎:六月雪0.7g、榄核莲0.4g、田基黄0.8g、救必应0.2g、岗梅0.7g,煎汤去渣,令其自饮。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鸽霍乱。
5.7 禽康灵:巴豆霜4g、乌蛇2g、雄黄1g 为末,3月龄以内的鸡每20~50 只用药1g,成鸡每5~10只用药1g,拌饲喂给,或掺少许面粉做成条状填喂。功能解毒杀虫,主治鸡霍乱,球虫病。
6.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做好定期严格消毒,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因素,增加家禽的抵抗力。
6.2 免疫接种。每年定期对发病鸡场进行免疫接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要注意选用与当地流行菌株和血清型一致的菌苗(有禽霍乱活菌苗、禽霍乱灭活菌苗等),或用本地分离的地方菌株制备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较理想。
6.3 药物防治。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都有一定疗效。在治疗前,应分离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最佳的药物用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