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豫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陆启方
秸秆在经过一系列的光合作用之后能够生成氮、磷、钾和有机质等,是一种用途多样的可再生资源,但是从目前看,许多农民对秸秆的认识不足,在收获农作物后将秸秆大量焚烧,产生对生态环境有危害的气体。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科学地处理秸秆成为政府关心的问题。秸秆的作用很大,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撒入土壤中,不仅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同时还能提高土壤中的肥力,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秸秆还田措施就是将农作物收获之后的秸秆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并重新利用。相关的研究和调查显示,将水稻产生的秸秆还田能够节约施肥的成本。其他作物的秸秆同样可以实现成本的节约。秸秆中的有机质含量比较高,豆科作物的秸秆含氮量较多,而禾本科植物秸秆中含钾比较多,秸秆能够为土壤提供一些养分,是重要的农业生长有机肥料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进行秸秆还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从当前的秸秆还田情况来看,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有秸秆粉碎还田和覆盖还田、高留茬还田等。
在农作物收割之后需要使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秸秆留茬的长度为5~10 厘米,之后将粉碎的秸秆均匀地撒入田地中。通过翻埋和覆盖秸秆还田的方式全量还田。
进行深松作业是保证秸秆还田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深度在30 厘米,在具体作业的过程中秸秆不拖堆。
使用深翻犁,深翻25~30 厘米,扣垡需要严密,不能出现回垡和堑沟等问题。翻耕之后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尤其重视对地表残茬的处理。
秸秆还田过程中,耙地作业非常重要,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耙地机具,如果是轻耙的话深度在8~10 厘米,如果是重耙的话深度在16~20 厘米,在具体的耙地作业结束之后要及时平整地表。
如果采取翻埋耕种模式,需要进行起垄作业,垄的高度在18~25 厘米,同时垄向笔直,垄与垄之间距离误差不能超过1厘米。
在应用翻埋耕作模式时,应该使用精量播种机,而秸秆覆盖模式和松耙碎混模式应该采取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之后还应该重视施肥、镇压和覆土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重视结构的科学性。此外,还应该保证播种的均匀性。
该种模式需要留茬的高度为20~25厘米,同时均匀分布,耕翻的深度控制在23~27 厘米,不能露出秸秆。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年春季放水泡田时需要保证泡田的深度在3~5 厘米。
在进行秸秆还田的过程中必须依赖机械设备,同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机械化作业,为此,相关工作部门应该重视对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同时将具体的设备推广给农户使用。此外,做好相关的机械化耕作的对比试验和选机型的工作。以水稻为例,相关的工作部门应结合地区生产的情况建立科学的机械化配套技术,同时不断完善机械化作业的流程。在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机械化的作用。
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套播质量很关键。在播种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来确定播种日期和数量。一般情况下,在水稻收获前一周进行套播比较适合,将苗控制在九千克为宜。此外,在播种之前需要进行拌种工作,提高种子的抗性。播种之后做好施肥、锄草和灌溉等相关的工作。
秸秆还田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对秸秆还田意义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秸秆还田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到秸秆还田建设中。此外,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重视对秸秆还田配套的土地管理和机械收割等。
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重视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加强技术服务的力度,为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伍奠定基础。此外,政府可以组织相关的部门进行下乡活动,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还可以定期开展秸秆还田机械化操作技术培训工作,让更多的农民真正掌握技术,同时将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