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宁
(正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正阳 463600)
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场所内,消灭动物疫病,该范围内没有感染病猪和发病病猪,消灭传染源。目前养猪行业中,大范围使用规模化养猪,增加了疫病防治的难度,增加了疫病传播风险。因此需要对规模化种猪场展开有计划的疫病净化,重点清除养猪场范围内的疫病,通过有效的疫病净化,提高畜牧业经济收益,保证种猪场的健康发展。如今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大量的病菌病毒,威胁猪群健康,威胁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基于此,本文先简单分析了种猪场疫病净化现状,提出了疫病净化策略。以期通过对养猪场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消除疫病风险,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目前规模化养猪场疫病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老疫病未完全消除时,暴发新疫病,致病细菌和病毒耐药能力不断加强,患猪临床表现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疫病治疗的难度显著提高。养殖户目前多采取规模化养殖,一旦爆发疫病,将严重威胁养殖户经济收益,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净化疫病工作分成控制免疫和维持净化两个部分。在控制免疫阶段,采取分群饲养、监测免疫、后备猪管理等措施,这一阶段要求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环境的控制。维持净化阶段要对生物安全密切监控,保证疫病净化的有效性。
为保证疫病净化效率,需要提前调查当地常见疫病,根据疫病种类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防疫质量。主要调查猪瘟、口蹄疫、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以及猪伪狂犬病等疫病,准确掌握养猪场免疫的情况,了解病原感染的情况。对猪场内猪群接种免疫情况进行掌握,并随机抽查猪体抗体水平,及时补种免疫。根据疫病净化要求,确定疫病净化目标,要求猪伪狂犬病抗体检查为阴性,gB抗体达标率超过90%,口蹄疫、猪瘟等各项检查均为阴性结果,抽查抗体达标率为90%,养猪场内连续2 年没有确诊病例。
在疫病净化上,及时淘汰至关重要,是控制疫病传播的有效方式,通过淘汰患猪切断传染源。淘汰患猪要先确认感染源,但由于种猪场养猪量巨大,养猪规模大,寻找传染源相对困难,很有可能造成健康猪误杀或者患猪未及时检出。因此规模化养猪场要注意,及时诊断淘汰,提高检出效率十分关键。另外,净化养猪场要具备一个单独的隔离区,和养猪场保持500 m 以上的间隔,让阳性猪得到妥善隔离。
为达到良好的生产隔离效果,提高净化效果,需要采取多点式生产模式,隔离保育舍,将育肥舍分离,多点式隔离可减少传染病,降低种猪场被传染的风险。即使其中一点爆发疫病,也能够快速消毒清场,避免波及整个养殖场。在规模化养猪场中,使用以周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在周循环中,病菌病毒也会反复感染猪群。因此要定期清群,每年应当清群1~2 次,从而避免反复出现疫病。若养猪场中仍然出现疫病感染,必须全部清群。
采取全进全出模式饲养,可有效控制疫病传播,对养殖场进行疫病净化。在猪群出栏时,要对猪舍展开彻底清洁,对养猪使用的器具全面消毒清洁,包括工作人员的鞋帽和衣物等。
通过血清检测,也能及时检测出疫病,达到净化效果。根据血清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检测血清过程中,主要使用ELISA方法对疫苗和野毒进行区分。同时给予病猪屠宰检查,通过病理检查确定疫病感染位置以及严重程度,详细记录整理为疫病档案。
在规模养猪场中,发病率受到养猪场通风条件、卫生环境以及饲养管理制度的影响。净化疫病时,要建立严格的防疫机制,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粪污和气体的污染性。在猪场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严禁其他动物进入猪场,并注意定期除蚊、灭虫,发生疫病时要及时隔离,以保证良好的隔离效果。根据疫病风险等级,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以及高风险。处于低风险阶段的养猪场,要立即展开病原检查,检测出阳性猪需要立即进行隔离淘汰。处于中风险阶段的养猪场,需要按照首次检测、隔离、免疫、再次检测、隔离、再次检测、淘汰的程序。首次检测感染的患猪要全部淘汰,将全部检测阴性种猪隔离,每间隔3 个月进行一次检测,减少疫病感染率。处于高风险阶段的养猪场,暂停提供种猪,应当将感染的种猪和母猪淘汰或者隔离。每间隔3 个月进行免疫。检查结果为阴性的猪群,可逐渐恢复繁殖生产。接种免疫后,要随机抽查猪体的抗体,若抗体水平未达到标准,还需要再次接种。当检测结果达到中风险水平时,按照中风险处理方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