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伟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某驿站宾馆为3层砌体结构,几何平面尺寸为19.0×13.1m,建筑面积约1120m2。2015年11月18日上午9时左右发生火灾,根据某公安消防大队2015年11月18日出具的《关于某驿站宾馆起火部位的情况说明》,某驿站宾馆于2015年11月18日9时左右发生火灾,9时30分明火基本被扑灭,持续时间约半小时。起火部位位于2-3/(1/A)-B、2-3/C-D轴的两个房间,起火原因为人为纵火,过火区域在2-3/(1/A)-D轴区域,过火的面积约为55m2,使用喷水灭火方式,主要的燃烧物为家具、纺织品、装饰材料等物品。
现场进场检测时,火灾现场完好,基本无变动。根据现场调查,该工程过火区域基本全覆盖整个三层,过火区域为2-3/(1/A)-D轴范围,其余部分为受火灾(高温)影响区域。过火区域内木质家具、纺织品、装饰材料等完全燃烧;2-3/(1/A)-B轴楼板板底混凝土崩落,板底钢筋大面积外露,混凝土表面呈灰白色,四周承重墙抹灰砂浆层局部脱落,砌筑用砖及砂浆外观尚可;2-3/C-D轴楼板板底抹灰层脱落,混凝土表面呈灰白色,四周承重墙抹灰砂浆层未见脱落;其余区域受高温及烟熏影响,出现楼板开裂、承重墙抹灰砂浆层开裂、构件表面被熏黑等现象。
根据现场残留物、燃烧时间及受损混凝土构件表面破损剥落、钢筋外露、混凝土颜色、锤击反应、裂缝情况等,综合上述因素,分析本次火灾火场局部最高温度在700℃左右。
对受火影响的区域进行勘察,根据受火灾影响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影响严重区域(以下称一类区域)、受火灾影响相对较小区域(以下称二类区域)、火灾波及但基本未受损区域(以下称三类区域),火灾影响区域划分见图1所示。
图1 火灾影响区域划分示意图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钢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本次检测在外观受损最严重的三层顶板2-3/(1/A)-B板底截取一根外露钢筋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
热轧带肋钢筋力学性能检测结果 表1
现场采用钻芯法对受火灾严重影响区域(一类区域)内的三层顶板2-3/(1/A)-B及三层顶梁2/(1/A)-B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取样检测,现场在每个构件钻取1个直径75mm的混凝土芯样,加工时将芯样上受火灾影响的表层切除,将芯样加工成高径比为1:1的试件进行试压,试压后的强度换算值见表2。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结果 表2
对现场过火区域的梁、板构件进行观测,未发现有明显的下挠和变形情况。
火灾后的鉴定评级应根据现场混凝土构件的损伤、变形、断裂程度等按下列标准进行损伤评级,评级标准如下。
Ⅱa级:轻微或未遭受火灾影响,可不采取措施;
Ⅱb级:轻度烧灼,应采取提高耐久性的措施和局部修复措施;
Ⅲ级:中度烧灼尚未破坏,应采取局部加固处理;
Ⅳ级:破坏,立即采取安全支护、彻底加固或拆除更换措施。
4.4.1 混凝土结构构件
在火灾高温作用下,混凝土构件表面会出现黑色、土黄色、灰白色等不同的颜色变化。锤击时,会发现过火严重的地方,声音比较闷、哑,局部地方会出现混凝土松动脱落、钢筋外露等现象,混凝土构件受火过后,表面会出现比较多的裂缝。随着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温度的升高,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握裹力会很快降低。驿站宾馆三层受火灾影响区域内混凝土结构构件外观特征、烧伤情况及受损评级详细见表3。
4.4.2 砌体结构构件
火灾后砌体结构构件受火程度不同,外观有较大差异,会出现抹灰层脱落、灰缝砂浆烧伤、出现变形裂缝、块材受压裂缝等外观损伤,并出现变形、倾斜。驿站宾馆三层受火灾影响区域内砌体结构构件外观特征、烧伤情况及受损评级详细见表4。
过火区域2-3/(1/A)-B轴三层顶现浇板板底保护层混凝土局部崩落,板底钢筋外露,外露受力钢筋混凝土握裹力丧失,初步评级结果为Ⅲ级;过火区域2-3/B-C、2-3/C-D轴三层顶现浇板板底抹灰层脱落,混凝土呈灰白色,初步评级结果均为Ⅱb级;过火区域2-5/A-(1/A)轴三层顶现浇板局部板底对应位置保护层崩落,板底钢筋外露,初步评级结果均为Ⅱb级;受火灾影响区域其他现浇板构件粉刷层未脱落,部分现浇板板底开裂,尚无明显下挠,受火灾影响较小,初步评级结果均为Ⅱa级。
过火区域三层墙2/(1/A)-B抹灰层局部脱落,灰缝砂浆无明显损伤,尚无明显变形,初步评级结果均为Ⅱb级;受火灾影响区域其他墙体抹灰层未脱落,无明显变形,受火灾影响较小,初步评级结果均为Ⅱa级。
受火灾影响区域混凝土结构构件初步评级结果 表3
受火灾影响区域砌体结构构件初步评级结果 表4
①该工程火灾影响区域基本全覆盖整个三层结构,一类区域,该区域内构件受损较大;二类区域,该区域内构件受损较小;三类区域为基本未受损区域。
②Ⅲ类构件属于中度受损构件,应进行可靠的加固补强处理;Ⅱ类构件属轻度受损或基本未受损构件,可采取提高耐久性或局部处理和外观修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