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北天门 431700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人体内嘌呤代谢功能发生异常,血尿酸长期升高,该疾病多发于年龄>35岁的人群,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1]。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主要为肾脏病变、尿路结石、关节畸形、关节疼痛等,其中最主要的症状为疼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临床工作中发现,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疗效明显。本院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使用针灸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3)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精神失常;(2)肝肾功能异常;(3)对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4)存在支气管炎、胃溃疡、癫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36~68岁,平均(60.6±2.2)岁;病程1~9年,平均(4.3±1.6)年。研究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36~70岁,平均(61.2±1.6)岁;病程1~11年,平均(4.7±1.4)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药物为嘌呤醇片(国药准字号:H20033683,世贸天阶公司生产),口服,1次200 mg,每天1次。在治疗期间对嘌呤摄入量进行控制,禁止患者另外食用含有较高嘌呤的食物,如菌藻类、浓肉汤、豆类、海鲜、动物肝脏等[3]。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具体方法为:选取穴位,主要是选取受累较为严重部位的相应穴位,如内庭穴、阿是穴、阴陵泉穴、内庭穴、足三里穴、支沟穴、三阴交穴等[4]。如果患者存在肘关节痛风则应加入曲池穴、合谷穴;如果患者存在膝关节痛风,则应加膝眼穴、血海穴、阳陵泉穴;如果患者存在腕关节痛风,则应加合谷穴、阳池穴、外关穴;在对受累关节进行消毒后,对阿是穴进行针灸(毫针行围刺法)。对主穴、配穴进行消毒后进行直刺,同时进行小幅度地捻转提插,将针停留在穴位上30 min,在此期间应每隔10 min对穴位进行加强手法,每天1次,1个疗程为10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5]。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关节肿痛、红热症状完全消失,血尿酸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关节肿痛、红热症状明显改善,血尿酸检测结果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的症状无明显改善,关节肿痛、红热症状无明显改善,血尿酸检测结果无明显改善[6]。共治疗3个疗程,对3个阶段的疗效均进行评估。(2)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分值在0~10分,无痛:0分;剧烈疼痛: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低[7]。共治疗3个疗程,对3个阶段的疼痛情况均进行评估。(3)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的第2天进行关节液抽取,让患者选择仰卧半屈膝位,通过B超引导,选择进针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在髌骨外侧缘进针,后抽取关节液2 mL,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TNF-α、IL-6、IL-1β水平进行检测[8]。试剂盒由上海南溪公司生产,此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共治疗3个疗程,对3个阶段的因子水平均进行评估。
2.1两组各个疗程疗效比较 研究组第1、2、3疗程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4、5.004、5.347,P<0.05)。见表1~3。
表1 第1疗程疗效比较[n(%)]
表2 第2疗程疗效比较[n(%)]
表3 第3疗程疗效比较[n(%)]
2.2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第1、2、3疗程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3个疗程VAS评分比较分)
2.3两组TNF-α、IL-6、IL-1β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1、2、3疗程治疗后TNF-α、IL-6、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54、11.697、12.544,t=16.367、17.490、16.890,t=17.000、18.245、17.333,P<0.05),见表5。
组别n时间TNF-αIL-6IL-1β对照组44治疗前24.8±4.7205.3±45.5109.7±27.3第1疗程治疗后21.3±2.9199.3±35.699.7±12.7第2疗程治疗后18.9±4.9189.3±34.288.6±27.5第3疗程治疗后14.4±4.9179.3±37.578.7±33.3研究组44治疗前25.1±4.4205.3±46.1109.6±27.5第1疗程治疗后18.6±1.0178.4±37.389.6±6.6第2疗程治疗后15.5±3.6166.3±33.679.8±12.5第3疗程治疗后10.4±3.7157.7±36.473.2±20.8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该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生率都很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密切相关,该疾病发生的基础与高尿酸血症有关,当尿酸盐在机体中不断沉积,就会对机体造成损伤,使之发生痛风[9]。患者的症状为腕、指、踝、足跟、足背、跖趾关节、拇趾关节出现红肿、发热、疼痛,且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发生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由于当前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该疾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临床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西医治疗,通过西药使血尿酸水平下降,减少其对患者的损伤。但是西药治疗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并不现实[10]。当患者发生痛风性关节炎时,关节局部会存在红肿、发热症状,同时还伴有咽干、尿赤、口苦、脉弦滑、舌质红、便干、苔腻症状,该症状在临床中医属于“湿热痹”范畴。中医上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为痰湿阻、瘀热痹,这些症状会造成关节及经络堵塞,因此,对患者进行清热、除湿、舒经通络是治疗的重点。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对病变部位进行针刺治疗,有利于达到清热、除湿、舒经通络的功效,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感,促进血液循环[11]。本研究显示,研究组3个疗程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通过对患者的陷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达到舒经通络的功效,治疗效果显著。
当前临床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多给予西药治疗,西药不仅疗效较差,而且还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这对患者的身心非常不利[12]。通过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且可以重复使用,操作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研究显示,研究组3个疗程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与炎性反应也存在紧密的联系。炎性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及其他非免疫细胞分泌。关节代谢过程存在细胞分解与合成,该过程一般是比较稳定、平衡的。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患者的关节造成损伤,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常见的炎性因子主要有TNF-α、IL-6、IL-1β,白细胞介素主要是由白细胞分泌,IL-1β是其中的一员,它的作用为促进骨重吸收与关节软骨降解,该因子水平明显上升会加快疾病的发展进程。同时,IL-1β会对关节中的DNA进行破坏,诱导活性氧氮化合物的生成。IL-6在关节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该因子的生物活性较强。TNF-α主要是由软骨细胞、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分泌,当机体受到损伤后该因子水平会明显升高,这会加快疾病的发展进程。TNF-α可以有效促进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的黏附因子,且黏附因子与白细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会使其逐渐转移到关节腔内对关节软骨、关节细胞造成严重的影响,加重患者的关节疼痛感。研究显示,研究组第1、2、3疗程治疗后的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同时搭配西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针灸的疗效显著,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