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小组在周围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

2020-01-10 04:44刘津京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属住院护理人员

智 慧,刘津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北京 100078

周围血管科是医院内较为重要的一个科室,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患脑血管、心血管及静脉血栓等疾病的人群日益增加,同时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加之年龄较大的缘故,给治疗及相关预后等情况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1]。本院周围血管科的患者因为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患者体质较差,对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有报道指出,周围血管科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因为需要长时间卧床,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加之家属未能看护好患者等因素,多会导致压疮及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引起医患之间的矛盾,提高医患纠纷的发生率[2-3]。本院周围血管科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在周围血管科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坠床等不良事件。为提高周围血管科就诊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本研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措施的同时联合风险管理措施,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周围血管科就诊住院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优质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相关影像学等常规检查进行诊断[4],均符合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对哺乳期及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脏器衰竭的患者予以排除。对照组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41~73岁,平均(56.73±4.61)岁;其中动脉血栓、动脉瘤等动脉血管疾病的患者27例,下肢深静脉曲张、Cockett综合征等静脉血管疾病的患者18例,血管畸形等其他疾病的患者6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41~73岁,平均(56.73±4.61)岁;其中动脉血栓、动脉瘤等动脉血管疾病的患者25例,下肢深静脉曲张、Cockett综合征等静脉血管疾病的患者20例,血管畸形等其他疾病的患者6例。两组患者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方法 根据所有患者疾病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常规对症遵医嘱治疗,并给予优质护理,具体为:患者入院后,采用“辩证施护,专病专品优质护理服务体系”对患者进行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责任医生及护士共同管理制度。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多关心患者,定期更换床单、被褥及开窗通风等。通过辨证施护的辨证施术、辨证施药、辨证施膳、辨证施教、辨证施养等方法为患者施行全身心综合干预护理。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提醒家属多拍背,以避免呼吸道黏液对其造成气管堵塞等现象的发生。对患者既往病史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告知患者,如有任何不适,要及时联系相关医护人员。由于多数患者年龄较大,需要卧床,难免出现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其治疗的积极性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联合风险管理措施,具体为:周围血管科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对每个护理阶段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可分为:(1)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护理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监督后者对患者进行护理,让其在工作中积累相关的护理经验。(2)周围血管科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质量更高的护理,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强度较大,长此以往会导致职业倦怠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增加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做好全面协调工作,可由院方增加护理人员或由专人对长时间从事危重病情护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调配或进行工作压力疏导等。(3)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对病情、相关治疗及护理方法有大致的了解,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也提高家属对患者的护理能力。(4)对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烫伤、摔倒及坠床等不良事件向家属进行详细说明,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极易发生上述情况,所有护理人员多对患者进行巡视,同时将这些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会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告知家属。(5)成立相关护理风险小组,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风险护理管理,制订相应的风险护理方案,进行统一调配及指挥,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护理。

1.3评估方法[5]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管道脱落、压疮、投诉及坠床等风险事件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风险知识调查表对两组患者风险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其中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及相关风险知识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风险知识掌握程度越好。出院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风险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所掌握的风险知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所掌握的风险知识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风险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分)

2.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周围血管科是医院内较为重要且极为忙碌的一个科室,患者发病后的病情较为复杂,加之该类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给治疗增加了不少困难,且经过治疗后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才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等[6]。同时有报道指出,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程度认知不够,对患者病情记录不详细,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时操作不当,服务意识差,对患者心态不了解等情况增加了护理风险[7]。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矛盾被激化,对医院的声誉也会造成影响。有学者认为,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可明显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等[8]。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给予优质护理措施的同时联合风险管理措施,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对治疗期间可能产生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自身疾病知识的同时,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对风险知识的掌握也得到了提高。有报道指出,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做好护理人员之间的调配工作,加强住院期间的风险知识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护理人员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更多护理经验,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对其预后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9-10]。从数据分析中也看出,观察组护理后住院期间压疮及投诉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出院时的满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何亚梅等[10]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给予周围血管科住院患者常规优质护理的同时联合风险管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提高了患者的风险知识掌握度,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家属住院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