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补骨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0-01-10 04:48:26张展翅马隽李晓强栾广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根钉椎弓腰椎

张展翅 马隽 李晓强 栾广

(河北医科大学 1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7;2第三医院创伤矫形骨科)

胸腰椎骨折是目前骨科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其被认为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1,2〕。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等的行业迅猛发展及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胸腰椎骨折的发生数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尽快复位受损部位,并且可以帮助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但研究发现,术后部分病人仍存在疼痛情况,且由于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引发肺部炎症、切口感染、便秘、压力性溃疡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5~7〕。随着中医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广泛推广,中药制剂在创伤及骨折治疗中得到广泛关注〔8〕。本研究采用了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服用自拟中药汤剂益肾补骨汤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老年胸腰椎骨折病人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4例、15例,年龄60~78岁,平均(72.47±5.31)岁,骨折损伤部位:T11 15例,T12 12例,L1 7例,L2 5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6例、13例,年龄60~80岁,平均(62.81±5.99)岁,骨折损伤部位:T11 13例,T12 15例,L1 6例,L2 5例。两组年龄、性别和骨折损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纳入标准:(1)经CT诊断符合《现代脊柱外科学》〔9〕中制定的关于“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2)患者有明显功能障碍,腰部活动受限。(3)年龄≥60岁。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神经损伤者;(2)非创伤所致的病理性骨折;(3)伴发有严重的颅脑或重要器官损伤者。

1.2研究方法 两组病人在入院后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然后将骨折处作为中心做一后正中切口,按照Weinsteinr进针法在椎弓根探子与椎体后缘进行垂直进针定位,该过程需要于C型臂X线机透视监测和辅助下进行,然后经过椎弓根将螺钉置入,并对病人骨折损伤部位进行复位,用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伤椎高度是否恢复及病人脊柱的后凸畸形是否完全矫正,根据观察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直至复位满意后进行固定。观察组在手术后服用自拟中药汤剂益肾补骨汤,其组成成分为:淫羊蕾5 g,续断5 g,丹参10 g,黄芪10 g,紫河车3 g,补骨脂5 g,干地龙5 g,当归10 g,鹿角霜15 g,茯苓10 g。用水煎至15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3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90 d。

1.3评价指标 (1)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对两组胸腰椎骨折病人治疗60 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骨折良好愈合,压缩椎体的高度及形态已基本恢复,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已基本消失,骨折已基本愈合,椎高度及形态较治疗前有改善,但功能仍有部分障碍,但较治疗前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仍明显,骨折未愈合,肢体仍有明显功能障碍。(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3)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治疗前、治疗后7 d、30 d、90 d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4)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0 d、90 d时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介质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疗效 治疗60 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60 d后的临床疗效比较〔n(%),n=39〕

2.2两组肿痛和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痛和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3VAS评分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治疗后7 d、30 d及60 d,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0 d、60 d VAS评分比较分,n=39)

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4血清IL-2、 IL-6和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2、 IL-6及TNF-α水平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7 d,两组的血清炎症介质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在治疗后30 d、60 d又下降,且在治疗后30 d,观察组的血清炎症介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0 d,两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IL-2、 IL-6和TNF-α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5不良反应 观察组1例发生恶心呕吐,1例出现皮疹,其总发生率为5.12%,经处理和停药后消失。

3 讨 论

相关调查显示,临床中大约有90%的脊柱骨折发生于胸椎段〔11,12〕。导致胸腰椎发生骨折的因素有很多,老年人由于本身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滑到、跌倒等是主要的致伤原因〔13〕。胸腰椎在发生骨折变形后,严重影响病人的行走功能,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对病人的脊柱功能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后遗症。术后的长期卧床会造成病人机体胃肠功能障碍,抵抗力下降,从而影响骨折的恢复〔14〕。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断骨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骨折引起了周围组织、血管损伤、出血及血肿,引起纤维组织和炎性细胞的渗出,这些渗出炎性细胞越来越多并将增生的纤维组织吞噬后被取代,残余的一些细胞及组织转化成软骨,经过进一步的增生、变化及钙化等过程逐渐形成骨痂。创伤骨折所引起的血肿吸收大约需要3 w时间,而软骨的形成及钙通常需要2~3个月或者更久〔15〕。研究发现,中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的愈合,其以 “治病求本”为基本原则,降低了疼痛,促进术后骨折愈合〔16,17〕。

中医学理论将胸腰椎骨折归纳于外伤的范畴,由于外伤导致病人骨断筋伤、气血逆乱,当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引起机体离经之血、痰浊瘀滞,从而使脏腑功能失司,气血不调,肝肾亏虚〔18〕。在中医治疗时,应以行气活血、益肾补骨为基本原则,依次来补充外伤和手术引起的肝肾亏虚及气血消耗〔19,20〕。本研究在术后采用自拟中药汤剂益肾补骨汤治疗。其中淫羊蕾可以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续断可以补肝肾及强筋骨;丹参可以活血祛瘀、凉血止痛;黄芪能够益气固表;紫河车能够益气补肾,益气养血;补骨脂能够补肾补脾;干地龙可以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当归可以补血活血;鹿角霜可以益气补肾;茯苓渗湿利水。全方诸药组分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可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疼、强化骨骼及补益肾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使用益肾补骨汤有效地提高了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促进了术后骨折愈合,减缓了疼痛。

骨折及手术均会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在该过程中,大量炎症细胞被激活,继而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被证明在机体疼痛和组织创伤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骨折和手术引起病人炎症反应加重,而益肾补骨汤可以促进术后机体的炎症反应缓解,加快病人康复。

综上所述,益肾补骨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有效地加快了术后炎症和疼痛缓解,促进了术后病人的骨折愈合,提高了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根钉椎弓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22
后路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
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
有限减压配合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