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状态、生存质量及毒副反应的影响

2020-01-10 04:35林志仁程钢李义杰梁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毒副亚群外周血

林志仁 程钢 李义杰 梁颖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8)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在临床呈高发状态,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机体耐受性相对较差,因此对治疗的安全性要求更高,而生存质量(QOL)及毒副反应作为反应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重要直观反应指标,对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评估意义较高〔1,2〕。近年来以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多见〔3,4〕,效果多被肯定,但是其对患者的免疫及生存等多方面的直观影响观察仍不足。本研究就调强放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状态、QOL及毒副反应的影响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7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放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三维适形放疗组)35例和观察组(调强放疗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8.9±6.0)岁,疾病分期:Ⅱ期者20例,Ⅲ期者1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0~79岁,平均(69.1±6.1)岁,疾病分期:Ⅱ期者19例,Ⅲ期者16例。两组性别、年龄与疾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者;知情同意者。排除:合并感染者;合并多系统功能障碍者;精神认知异常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患者仰卧位下进行CT扫描,进行临床靶体积的勾画,在此基础上外扩1.0~1.5 cm作为计划靶区,剂量为60 Gy/30次,每周治疗5次。观察组则采用调强放疗进行治疗,患者仰卧位下进行CT扫描,进行临床靶体积的勾画,在此基础上外扩1.0~1.5 cm作为计划靶区,剂量为54 Gy/30次,肿瘤靶区剂量为63 Gy/30次,每周治疗5次。两组治疗剂量达到总剂量的2/3时进行检查,对于病灶显著缩小者再次进行靶区的确定,减小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状态指标〔免疫球蛋白(Ig)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QOL评分及毒副反应发生率。

1.3检测指标与方法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w、6 w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血清IgA、IgG、Ig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CD8+,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操作检测,由两名检验科检验人员严格操作检测,然后分别统计检测结果,并比较。

1.4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的病灶完全消失,相关检查指标正常,且持续时间在4 w及以上为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的病灶减小在30%以上,且持续时间在4 w及以上为部分缓解,患者治疗后的病灶变化幅度在20%以内为稳定,治疗后仍有新病灶出现为进展。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5〕。(2)QO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QOL-100量表评估QOL,量表包括100个评估条目,涉及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及精神等6个领域,每个方面均换算为百分制,分值越高则表示QOL越高〔6〕。(3)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依据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分级标准评估,评估指标包括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每个方面的评级范围为0~4级,0级表示正常,随着分级升高,表示损伤加重、轻度、中度、重度及严重,其中3级及4级属于严重的不良情况〔7〕。

1.5统计学检验 采用软件SPSS23.0进行χ2检验、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35〕

2.2两组治疗前后Ig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3种I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w及6 w观察组上述Ig水平先降后升,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g水平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前两组4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w及6 w观察组CD8+先升后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先降后升,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QOL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6项QOL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w及6 w观察组上述6项指标评分先降后升,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QOL比较(分,

续表4 两组治疗前后QOL比较(分,

2.5两组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比较〔n(%),n=35〕

3 讨 论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在临床呈现较高的发生率,对老年患者的各方面状态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临床中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均极常见〔8,9〕。而老年患者机体功能状态较差、疾病对机体不良影响较大等方面,均导致其治疗耐受性较差,而肺癌治疗过程中的化疗、放疗等均对机体也存在较大损伤,因此找到既能保证疗效,又能控制不良影响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0,11〕。放疗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有效治疗方式,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放疗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对于两者的比较性研究虽可见,但是存在效果研究差异较大的情况,尤其是对于调强放疗的细致作用研究不足。

免疫状态作为受放疗影响较大的方面,如其受到不良影响较大,可导致患者机体耐受力较差,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及预后的改善均十分不利,故免疫状态在本类患者中的监测与评估意义较高,Ig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为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两个重要方面,其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监测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12~15〕。而QOL作为综合反映肿瘤患者生存状态的有效方面,其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评估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综合状态,对于治疗方式的可取性也有一定评估价值〔16,17〕。毒副反应则对放疗的安全性具有最为直观的价值,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的放疗耐受力具有一定的监测价值。

本研究调强放疗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有效控制了由此导致的各类不良影响,对于耐受力较低的老年患者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这主要与调强放疗有效控制了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有关〔18,19〕,其在增强病灶照射剂量的基础上,正常组织的治疗性损伤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既保证了临床疗效,又控制了由此对正常组织的危害〔20,21〕。

猜你喜欢
毒副亚群外周血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局部晚期鼻咽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式辅助化疗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