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波
(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长春 130431)
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情况下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回答。虽然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1]。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导入是科学教学的第一环节,如果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课堂中,则能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比如,学习“水结冰了”这一内容时,我在教学的前一天晚上把一瓶纯净水放在冰箱里冻了一晚上,然后把这瓶水用冰带冰起来带到了教室,然后告诉学生,我要给他们变一个小魔术。我从装满冰袋的箱子里面拿出了这瓶水,学生们观察到水的样子是液态的,但我只是轻轻晃动了几下就结成冰了。接着,我看到学生们睁着大大的眼睛,都非常好奇,一个劲地问我:“教师你是怎么做到的呀?为什么水会变成冰的?教师,这瓶水能不能喝呀?”通过一个小小的魔术,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发言,注意力被大大提高。所以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趣味性,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对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的疑问,大胆发言。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实验操作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了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教师必须明确组内分工。比如,组长负责纪律、指控和安排实验操作人员;器材保管员负责接收和上缴实验器材,清洗器材,保护器材;小组发言人负责分享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补充发言人是负责对发言人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当然,除了小组长,其他角色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采用轮流制,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可以根据本小组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角色。在实验过程中,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操作,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实验操作中[2]。
比如,在进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的实验操作时,在出示并介绍高锰酸钾,演示高锰酸钾正确取放的方法之后,我便让学生对紫色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的状态进行猜测。有的学生说紫色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水会变成紫色;有的学生说紫色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和盐一样和水溶为一体,颜色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为了让学生验证他们的猜想,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提问:高锰酸钾进入水中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我鼓励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回答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实行“积分制”,只要学生敢猜想、敢回答,并且回答正确,我就会积一分,当学生的积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便会根据学生积分兑换奖品,如铅笔盒、钢笔、笔记本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积分制”的带领下积极发言、大胆提问。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十分重要。我认为,科学教师在师生互动时一定要准确描述科学现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比如,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时,很多教师在让学生对岩石进行描述的时候,会发现学生只是对岩石的形状进行了描述,他们觉得某块岩石长得像老鼠,某块岩石长得像斑马……硬是把科学课变成了小学语文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仔细听我对岩石的描述,让他们总结我是从哪些方面描述这块岩石的。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他们总结出我是从颜色、纹路、轻重、软硬、粗糙还是光滑等几个方面来描述岩石的。紧接着,我让学生模仿我的发言,对其他岩石进行描述,发现他们的学习效率非常快,而且描述的也非常准确[3]。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通过深入的科学探知,让学生了解科学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发言时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