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2020-01-10 09:35:20
科学咨询 2020年25期
关键词:瓶子水果师生

刘 莉

(重庆市渝北区城南幼儿园 重庆 401120)

幼儿还处于启蒙时期,在成年人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却是一种科研活动。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不需要为孩子制定多么高大上的学习目标,也不必选择过于专业化的学习内容,只需要是一些“生活常识”就好。幼儿的成长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从最简单的事情入手,帮助孩子生成各种感知,此时最适宜的对话载体就应该是“生活”。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要让孩子看一看生活场景,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在走进大自然时,在动手做自己心中的作品时,在和教师、家长、同学积极对话时,我们都需要从“生活”入手。本文中笔者就对幼儿教育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分析[1]。

一、师生一起“拾荒”

幼儿教育者要注意帮助孩子多在生活中观察与发现。这样孩子才能够一次次地参与生活、解读生活、创设生活。在这一方面,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开展“拾荒”活动。如在每年举行的远足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拾荒”,指导他们将捡回来的废旧物品通过加工变成科学探索的材料。例如,几个幼儿捡回一些废旧矿泉水瓶,通过想象创作,他们利用这些矿泉水瓶制作出沙漏、人偶等小作品。在制作这些小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教师引导与孩子自主探究进行整合,要将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进行整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孩子选择有吸引力作品的制作过程,反复播放。教师可以不断地巡视,对孩子给予帮助,但是在孩子完成作品创作活动时,我们不必打扰孩子。再有,在孩子完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习气氛的营造,要注意为孩子们营造出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空间,让孩子在这种没有沟通障碍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交流互动,进而实现学习目标。

二、师生一起“实验”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我们并没有停止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落实了“停课不停学”目标,其中我们创建了云课堂、制作了美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选择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开展生活实验就是非常适宜的。如在节奏训练活动时,笔者让孩子们将家里的饮料瓶子装上“豆子”等填充物,然后随着音乐打击手中的瓶子,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会有大发现。例如,在讲“乌鸦喝水”这个经典故事时,教师让幼儿从家里带来矿泉水瓶。将塑料瓶里注入大半瓶水,然后指导幼儿将沙砾和塑料粒投入到塑料瓶中。幼儿会发现随着沙砾的投入,瓶子里的水位慢慢上升直到溢出瓶口;而投入塑料粒的瓶子里的水却不会上升。此时,再给幼儿解释沙砾比水重,沙砾投到水中就会沉入水底,瓶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乌鸦也就喝到水了。而塑料粒比水轻,它们会漂浮在水面上,瓶子里的水位是不会改变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小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科学家,原来小故事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原来自己身处其中的现实生活如此神奇。此时的幼儿必然会生成强烈的探究欲望,这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转变为真正的“孩子”有极大的帮助[2]。

三、师生一起“过节”

在与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氛围很重要、内容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在落实幼儿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师生一起“过节”就是非常适宜的切入点。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妈妈的节日”“制作小礼物”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此时的幼儿极度兴奋,还会不自觉间生成求知、探究的欲望,这种学习氛围的营造对幼儿的影响最大也最突出。再有,此时不仅幼儿园中有了适宜的学习氛围,整个社会大环境也融入了我们的教育空间,在作用与反作用之间,社会大环境也受到了我们的影响。

四、师生一起“玩耍”

我们是幼儿教育者,所以,我们设计的各种活动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是“纯玩儿”,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其实都是“科技含量”满满的。在师生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幼儿也是在学习、感知、创作。如“水果沙拉”活动中,我与幼儿将带来的水果按品种分类摆放,然后让幼儿看水果,说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和不同味道,最后与幼儿一同洗水果、切水果,做水果沙拉、品尝水果沙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体验着生活的乐趣,学习着生活的本领。“香香的蔬菜”“香喷喷的爆米花”这些活动的组织都以幼儿体验生活这种方式来实施。在这种活动中,幼儿也是在玩儿,而且是自由地、尽情地玩儿,但孩子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他们在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展现自己心目中的生活,他们在用自己的心来构建生活[3]。

综上所述,在落实幼儿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宜的切入点为孩子启蒙。在笔者看来,其中最适宜的切入点其实是“生活”。幼儿在感悟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中,会生成生活常识,获得生活感知能力。基于此,笔者建议,我们要努力将生活元素作为“载体”,引领孩子从课堂进入生活,进而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瓶子水果师生
瓶子赛跑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科学大众(2021年8期)2021-07-20 07:38:52
瓶子赛跑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麻辣师生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