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艳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西城实验小学校 山西太原 030400)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是建构课堂的“脚手架”。那么阅读教学中提问更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文本内涵的重要策略,更是促进学生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式。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一篇篇课文,从故事情节到知识结构,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理解的知识点很多很多。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抓住“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而是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去问答,就会使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变得支离破碎,不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还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系统整合教学内容,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就成为搭建语文课堂教学命脉,启发学生思维,展开师生对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途径。
那么,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中的核心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对“核心问题”教学的尝试与思考来谈一谈。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依标教学,所以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能很好的落实教学目标。例如,我在执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就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体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义,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们,课文哪里让你感受的了中华不振,让你感受最深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学生根据这一核心问题再次品读课文,勾画文中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做批注并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加深体会。在展示交流中,我看到我的学生都依据这一问题抓住了租界里洋人欺负中国妇女,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一事件,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让中国同胞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的屈辱与愤恨。
课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章内蕴,把课文标题作为提出教学“核心问题”的“把手”,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执教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较长,涵盖的内容较多。我便抓住文章的标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们,课文的题目中,将指的是?(生:廉颇)相指的是?(生:蔺相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能从这些事中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以这样的核心问题展开教学。
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事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人物性格特点,设计“核心问题”也能让学生顺利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草船借箭》一文中有四个主人公:诸葛亮、曹操、鲁肃、周瑜。围绕这四个主人公我设计了如下核心问题: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在安排学生长时间朗读之后,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交流。许多同学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一部分同学喜欢鲁肃,因为鲁肃是周瑜的人还喜欢帮助诸葛亮,可见他顾全大局、为人实诚;大部分同学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能神机妙算。接着我顺着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谈谈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学生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个性化理解,以及对人物性格的不同认识。
“核心问题”必须是值得学生去自学、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重难点来设计。例如《慈母情深》,此课的重点是“抓住描写母亲的场景的句子来体会慈母情深”,我紧紧抓住这一重点,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的这句话“我鼻子一酸跑了出去”设计了这样的核心问题: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场景的句子,多读几次,看看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围绕重难点就能把握住文本的关键,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每篇课文中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句子,这些句子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在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些语句设计“核心问题”,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时,抓住“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不可估量”,学生通过课前查字典、阅读全文等方式,明白了“不可估量”就是无法计算,在这一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能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前查找的资料找到答案吗?”
对故事性强的课文,可以从故事情节中提炼问题。抓情节的结构、情节中人物、故事里的道理,让学生体会人物是如何在情节展开中逐渐个性鲜明的。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设计“核心问题”,脉络清晰,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充分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可以从此处入手提炼“核心问题”。抓住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发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实质上,寄托着才子们灵气的诗歌也有自己的眼睛。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或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总括全诗的内容,或某个词、某个诗句构成全诗的线索。我们可以从这个诗眼入手,设计课堂的“核心问题”。例如,执教陆游的《示儿》这课时,诗眼“悲”字表达出了作者陆游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统一,悲愤之情袭扰着临死前的诗人。于是在学生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结合诗句、资料,想想陆游的悲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课外资料结合诗句体会出了陆游为临终不能看到祖国统一的悲痛,为被金人俘虏生活在沦陷区百姓的悲悯,为宋朝权贵纸醉金迷生活的悲愤,为自己无力上战场夺回故土的悲伤。
“核心问题”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很清晰地带着目标很明确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核心问题”就成为教师开展课堂导问学生导学的重要“拐杖”。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知道课堂提问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整体把握的过程,也是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体体现。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教,不是全盘授予学生,而是对学生的相机诱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潜心研究文本,真正把文本读厚,把教材读薄,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