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简算教学策略 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2020-01-10 10:25刘迎萍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定律运算教材

刘迎萍

(平罗县城关第二小学 宁夏石嘴山 753400)

在小学中高段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改变混合运算的顺序,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就是小学运算教学中的简便运算。学生是否能理解和应用简便方法?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运算?

一、学生运算能力现状分析

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不仅能缓解计算过程的繁琐乏味,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的乐趣,也是学生灵活思考与巧妙应用能力的直接呈现。但据我们对本校三至六年级110名学生30名数学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约60%的学生说明自己在运用定律进行计算时,是在模仿和套用简算的步骤,所以总是会现学现忘、反复出错、方法混肴等情况,简算反而成了学习负担。从教师问卷调查中发现,教者还是死守常规教学方法、讲解定律时循规蹈矩,总是按照教材上的例题或沿用前辈留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应用时也只会照猫画虎,小心翼翼地套用简便方法,反而丢失自己的创造性,简便运算成了错误最多的运算区域,尤其是面对智能运算机器的介入和学生眼界更加宽泛的现实,传统的简便运算教学策略已经不适应学生的需要,由于出错多还影响到学生计算时的兴趣,打击了学生计算的自信心,为了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策略。

二、打破常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打破常规思想,应用以下创新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一)从生活入手创新学习形式

人教2011版数学教材在低年级知识里就渗透了简算意识,如凑十法和小括号的使用,重视运算中的“结合凑整”会让计算更简便。“凑整”是学习简算的基础,也是学生灵活应用简算的起点。如46-17-13这个类型的计算,教材编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先算两本书的总价30元,很快算出还剩16元,比按顺序计算更快算出正确结果。实践研究证明:单纯地出现46-17-13的算式,很难让学生联想到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得30,再用46-30的算法,学生一下子体会不到这样算的便捷性,如果我们创设生活中购物的故事情境:妈妈有46元钱,先买了一本儿童故事17元,又买了一本生活百科13元,引导学生探究妈妈会怎样付款,钱够不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简便运算,从两种方法中凸显出最简便合理的计算方法,学生便会很自然地理解并掌握减法的性质及简算方法[1]。

(二)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出错率最高,如102×25这样的类型,常规的教法是出现两组算式,如:100×25+2×25和(100+2)×25=102×25,学生操作验证后发现计算结果相同,由此得出乘法分配律。事实证明,课堂检测时学生基本会做,后面就有很多学生出现(100+2)×25 =100×25+2的分配不完整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理解25为什么要与100和2分别相乘后再相加。如果以熊大和熊二到跳跳虎家做客的动画故事演示,学生自然会理解跳跳虎分别和熊大和熊二握手的过程就是“分配”,深刻理解才能运用自如灵活,不会出错,而且故事动画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突出实用性,促进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的最大价值就是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小学生虽小,也喜欢学习实用性强的知识。在简便运算时,一定要让学生来一场计算竞赛,在对比中发现运用定律改变运算顺序凑整简算,比按顺序计算时算的快,算起来容易,大多数情况是口算就能准确得出每一步的结果,学生能尝到实用的“甜头”才能更积极地学习简便运算[2]。

三、巧妙渗透能源,促进自主发展

荷兰数学家弗兰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学生在应用定律和公式等进行简便运算时,既要自己理解运用还要会创造更多的巧算办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使用,把教材中现成的知识传送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要把学到的简便方法进行再创造应用,尤其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简便方法,而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用思维导图将简算知识梳理清楚,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将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解决问题中的意识和能力[3]。

打破常规,运用故事、竞赛、视频展示等创造性的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简算的积极性,还能以点带面,使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技能,用学到的资源促进自己的个性发挥,在数运算学习中,学生不断的“新陈代谢”再创造,能够增长学习能力,实现自主发展。

总之,依据学生需要,打破常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定律并能内化拓展运用,通过合理灵活的运算解决问题,实现简便算法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定律运算教材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有趣的运算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倒霉定律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耐人寻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