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红 孟令如
(1.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心小学 广东佛山 528000;2.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 广东佛山 528000)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未来社会中,不会学习的人注定要被社会淘汰。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反观当下高中声乐课堂,改革的脚步依旧缓慢,学生的学习仍旧是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习、不会自主学习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微课的出现与发展,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可能。教师可借助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以及便于传播、可重复观看的优势,将其与高考声乐教学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能否发挥微课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好的设计就不会有好的微课,好的微课一定是以好的设计为基础的。基于此,笔者通过近年来的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谈一谈高考声乐微课的设计策略[1]。
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导向,这样才能制作出学生喜欢的微课,发挥微课的优势。
1.分析学生特点,善于从学生角度组织内容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也快速发展,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微课要做到“有用”和“有趣”。笔者在设计微课时会以任务为驱动,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重新组织呈现顺序,然后再将任务进行分解,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此外,还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微课。以我校为例,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入学前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或相关培训,所以,笔者在设计微课时,从《歌唱原理》《歌唱器官》等基本的理论知识讲起,破除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神秘感,然后再进入声乐技巧的训练,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建立起科学的歌唱观念[2]。
2.深入了解学生认知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画面和声音
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清楚一点:我们的受众对象是学生,不是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才能让微课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才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笔者在设计微课时,会从易于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的角度出发,顺着学生的视角同侧拍或者俯拍,让学生对发声的整个过程和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便于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技能要点。比如,设计《打开喉咙歌唱》时,笔者近距离拍摄喉咙打开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打开喉咙时口腔里的变化,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对于声音的使用,笔者在设计时避免使用生硬、晦涩的声乐术语进行讲解,代之以学生喜欢的、可接受的方式讲授知识,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3]。
教学设计和媒体设计共同构成了微课设计的“两大支柱”。教学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导向,没有良好的教学理念作指引,媒体效果做的再炫目,也只能如镜中花、水中月,中看不中用;同样,如果没有好的媒体设计做支撑,教学设计的再好,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只有将教学设计与媒体设计深度融合,做到技术为内容服务,才能最大化发挥出微课强大的威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4]。
一节微课的威力不仅仅在于短短几分钟,还体现在学生学完微课之后的行为反应。在微课中把知识技能讲通透固然重要,能让学生看完微课后主动学习和探究,才是活学活用、深度学习的关键。因此,一节好的微课要搭配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微课。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含技能技巧,还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的知识,所以,在设计微课时一定要结合这些特点进行分类设计。
1.理论教学类
以声乐理论知识传授、信息传递为主的微课类型。主要适用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常见表现形式是讲授、问答、提问、作业、启发等形式。如《歌唱的原理》《歌唱的共鸣》《声音的“明”与“暗”》等都属于这一类微课。
2.技能技巧类
以建立声乐演唱的基本技术,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为主的微课类型。用于声乐实践教学与训练课堂中学习声乐技能技巧过程。常见表现形式是示范、演示、对比、练习、纠错等。如《喉咙的打开》《歌唱的起音》《真假声的混合》等都属于这一类微课。
3.常见问题类
以解决初学声乐常见的发声问题为主的微课类型。如《舌根硬怎么解决?》《女声低音“虚”怎么破》《歌唱时气总是不够用怎么办?》等属于这一类微课。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制作微课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然而,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制作出学生喜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高质量微课,则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将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规划,也尤为必要。只有将微课设计的理念付诸于实践,落实到实处,才能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