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灵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将先进科技也带入到课堂上,特别是微课技术,以实现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这对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有重要作用,也能将课堂上枯燥难懂的知识形象生动化,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更集中[1]。
预习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微课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微课教学效率及学生课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教师上课再次通过微课讲述知识点时,学生就相当于“二次记忆”了,这样学生对知识点能记忆得更牢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能慢慢提高自己的学习思考能力,在日积月累中,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能越来越牢固,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为微课教学做铺垫[2]。
例如,教学“信息及其特征”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样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学方面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微课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最近时事热点视频,播放之后,询问一些值得学生讨论探究的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每组可派出一位同学上讲台展示讨论结果。这样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关注度,以及举例论证观点的能力。通过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讨论,可进一步丰富微课内容[3][4]。
例如,教学“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5G技术以及北斗导航系统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丰富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更加集中,还可以使学生懂得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随堂检测是检验学生在微课课堂上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知识讲解结束后,留出一小部分上课时间,根据以往考试常考的重难点,将刚讲授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堂小测。通过这个方式, 不仅能够检验每个学生的在微课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对难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通过总结课堂小测成绩情况,分析学生在知识点上出现的问题,下次上课之前整理好微课内容,并进行强调,经过多次的总结强调,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5]。
例如,教学“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在基础知识与操作过程讲完之后,教师可以留出一段时间进行课堂小测,主要检测学生对信息表格化的理解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表格数据的处理、并知道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因为“表格的信息与加工与表达”这一小节是比较难学的,教师可以通过小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强调,这样能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一小节。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出新内容的今天,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微课内容的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若教师将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真正融入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之中,让微课为教师代言,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发展,就可以使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明显提升,可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