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蒋伟 郭亚雄 马艳芳 张 也
1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2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一类在儿童早期发病,以社交和/或交往障碍,兴趣狭窄与行为刻板为临床特征的疾病[1],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315%[2]。由于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药物,而ASD个体特质和症状差异巨大,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干预方法[3],中医药具有潜在优势。中医学认为,ASD可属“神志病”范畴,本文从“肺藏魄,肝藏魂”理论出发对ASD进行探讨,为临床应用中医药干预提供参考。
1.1 肺藏魄主人体本能感觉和动作:《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灵枢·本神》谓:“肺藏气,气舍魄。”魄藏于肺,以肺之气为舍、为充、为养,与生俱来,为先天所得。“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类经·脏象类》),“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孔颖达注释《左传·昭公七年》)。可见,魄是人体不受内在意识支配的本能感觉和动作,如疼痛瘙痒、冷热感觉,听觉、视觉及新生儿吸乳啼哭,消化排泄,肢体动作等,是较为低级的精神活动,类似于非条件反射[4]。
1.2 肝藏魂不局限于伴随心神作出的思维意识活动:《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魂藏于肝,以阴血为充,为养,是伴随心神活动而出的思维意识活动。此外,魂还包括情绪思维、知识技能等精神活动,相当于条件反射[4];主导个体知觉,能够识别面孔,区别声音,辨认方向等[5];对事物表象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具有提取和输出认知信息的生理特性[6]。肝藏魂不仅与睡眠密切联系,还与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肝主谋虑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肺不藏魄,魄用失常,则感觉和动作能力减退;肝不藏魂,魂不守舍则思维意识下降、情感情绪失常、个体知觉及提取信息能力下降,可表现为ASD核心症状和外围症状。
2.1 肺不藏魄,魄用失常:可表现为感觉、听觉、嗅觉、味觉异常以及动作迟缓,失于协调等。卫气功能失常,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减弱。卫气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和体温是魄用的体现,ASD患儿体弱多病,感觉异常,自汗盗汗,畏寒惧热等与此相关。宗气和魄门功能失常,影响生长发育,偏食厌食,长期便秘。宗气和魄门功能也是魄用的体现[7],宗气不能濡养脏腑,魄门不能排便,这与ASD患儿发育迟缓,偏食厌食,长期便秘存在一定联系。
2.2 肝不藏魂,魂不守舍:①肝不生发,发育迟缓。肝主生发,有启迪诸脏生长化育之功。而ASD患儿肝不生发,可见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语迟行迟,沟通障碍,兴趣狭窄,思维迟钝等。②肝失疏泄,情志失调。ASD患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情怀抑郁,表情冷漠;若气郁化火则急躁易怒,失眠,躁狂;若痰气互结,痰蒙清窍则言謇语涩,神情呆板,舌胖水滑等。有研究认为肝失疏泄是造成ASD患儿情志异常、内向孤独的原因[8]。③魂不达目,目无所视。唐容川说:“魂游于目而能视。”ASD患儿眼神暗淡,缺少对视,回避眼神等是魂不达目所致。④肝不藏血,魂失所涵,不寐多梦,行为异常。《血证论》:“肝病不寐者,肝藏魂……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研究提出ASD存在原发性“肝”的功能异常,睡眠异常、胃肠功能紊乱是其主要表现[9]。而肝不藏血,筋脉失养,魂无所涵养,可见一系列行为异常包括动作刻板僵硬重复,多动、摇头晃手、脚尖走路等。⑤肝无谋虑,魂之不为。《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谋虑是魂用的体现,《朱子语类》言“人之能思虑计画者,魂之为也”“会思量肘度便是魂”。魂用失常,则思维迟钝或注意力难以集中。⑥罢极之因,魂无所居。“罢极”可释为形体疲劳(与筋相关)和神志疲劳(与魂有关)。ASD患儿魂用疲劳,则神疲乏力,精神萎靡,不寐多梦。
《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记载龙眼、茯苓、人参、朱砂、琥珀、紫石英等具有安魂定魄作用,现代临床常用龙骨、牡蛎、龙齿、珍珠母、磁石、生铁落等。而肺藏魄,魄以肺之气为充、为养;肝藏魂,魂以阴血为充、为养,那么从肺论治和从肝论治的安魂定魄方法或可用来治疗ASD。
3.1 调肺定魄:补益肺气养魄可用补肺汤加减,酌加龙骨、牡蛎、磁石等重镇定魄;滋养肺阴安魄可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地黄汤加减,酌加人参、茯苓、龙骨、牡蛎等定魄安魂;宣肺化痰定魄可用紫菀、干葛、桔梗、杏仁、苏子、麻黄、白芷、薄荷等(《续名医类案》《临证指南医案》);另外,“精足则生魄”,辅助健脾益肾养魄可用调元散(八珍汤加山药、茯神、石菖蒲、黄芪)、补中益气汤、七味白术散、地黄丸类等。
3.2 调肝安魂:柔肝养血安魂可用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甘草、知母、茯苓)、一贯煎、四物汤等;平肝安魂选用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二加龙骨汤(龙骨、甘草、牡蛎、白薇、附子、芍药、大枣、生姜)、温胆汤等。唐容川即用二加龙骨汤治魂不入肝之不寐,用温胆汤治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
中医注重整体观,不可拘泥于某个方面选择药物,从肺/肝论治ASD,也是为临床选方提供一定思路,需要根据实际,灵活应用。由于ASD有儿童早期发病的特殊性,中医治疗还当注意以下几点:①ASD缺乏明确的实验室检查,躯体症状可由该病所致,也可由情绪刺激所致,需心身兼治。②ASD症状多样,病机复杂,可优先着眼于部分症状的改善,不必苛求面面俱到,以免方子过大,增加患儿家庭经济负担。③由于疗程较长,可加入甜叶菊等改善中药口味,剂型也可做成丸药等;另儿童用量需斟酌把握,宜由轻及重,不可盲目重用,尤其是有毒中药的使用,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④配合行为心理疗法,必要时辅助西药治疗。
患儿,男,5岁。2020年2月10日初诊:代诉:冷漠,交流障碍3年半。1岁半时发现小孩冷漠,缺少语言交流,常喜欢目视树叶,做其他则注意力难以集中,走路尚可,无法单腿站立,行走时双手不自主左右摆动,双手精细动作较困难,四肢肌力尚可。当地医院行脑部CT:双侧脑室增宽,枕角形态欠规则,周围白质异常信号,左侧颞部脑外间隙稍宽。曾前往北京某医院诊为孤独症,建议康复治疗至今。足月生产,因新生儿黄疸住院治疗,奶粉喂养。外祖母癫痫病史。平素易发脾气,缺少耐心,怕冷,易出汗,纳差,挑食,睡眠翻身多,易惊醒,大便干,舌胖大、苔腻,左脉弦,右脉细。诊断:孤独症(肝胆郁热,痰蒙心窍);治以和解清热,重镇坠痰,处方: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炙甘草、桂枝、石菖蒲、炒麦芽各10g,煅牡蛎(先煎)20g,生晒参(另煎)、干姜各8g,大黄、桃仁、制附片(先煎)各6g,怀牛膝、桑寄生各15g,芒硝(后下)3g,生姜3片,大枣3枚。7剂,少量频服,2天1剂。3月2日二诊:代诉纳食、睡眠、汗出较前改善,大便偏干,神情冷漠,语言交流少,余大致同前。治疗同前。5月1日随访,患儿二诊服药后未再服药,性格较前活泼,余大致同前。
按:ASD患儿肝不生发,诸脏生长化育不足,则语迟行迟,沟通障碍,偏食厌食;肝气郁滞则神情冷漠;气郁化火则易发脾气;痰蒙清窍则言謇语涩,舌胖苔腻;卫气功能失常则易汗出、畏寒。又有大便干,睡眠易翻身,易惊醒,脉弦等症,故属肝胆郁热,痰蒙心窍,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清热,平肝安魂,配合健脾益肾及化痰开窍之品,而卫气虚弱,营卫失和之汗症则用桂枝加附子汤[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