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经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写作时都会存在很多明显的困难。有的小学生虽然内心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却不知道怎样运用恰当的文字进行表达。还有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忽视行文的逻辑和结构,拼凑字数,没有突出作文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文质量并不高。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地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采用合适的作文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会提出一个作文主题,然后给予学生们固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进行写作。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们对写作主题不够了解,他们很难快速地找到写作方向。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还会导致学生对当前的写作教学产生一定的排斥性。因此,在当前的教学阶段,教师需要丰富写作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们描述景点,但由于学生缺乏亲身经历,无法在作文中呈现景色的美感。出于这种状况考虑,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课文作为示例,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作者按照自己的游览顺序进行了景色的叙述,那么这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双龙洞的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播放视频,让学生们跟着视频去“游览”。通过观看视频,可以让学生们产生不一样的感悟,所以这时候教师再要求学生按照视频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来进行景色的描述,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难度,更加高效地完成写作。
小学生认为写作难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前的写作课堂中没有学习到实用的方法,进而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出现明显的问题。出于这一问题考虑,教师在当前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们传授实用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结合教师所叙述的具体方法高效写作。第一个方法就是审题。经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到题目提笔就写,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出现偏题的现象。比如在学习《海上日出》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先不要让学生们急着阅读文章,而是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一题目进行分析,想想自己应该怎样描述景色。那么在审题时,学生就需要抓住关键字“海上”和“日出”,在后续的写作中,要描述出太阳升起时和大海相互映照的美丽景象。第二个方法就是学结构,在找准主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阅读文章看看作者选择了怎样的描述方式来展现日出的美丽。比如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着重描写了日出时天空景象的变化、太阳颜色的变化以及太阳本身亮光的变化三方面。从这篇课文入手,让学生描述事物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
大多数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都会出现一种无话可写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或者是学习中没有注重积累的重要性,他们在阅读不同的文章之后没有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或者是实用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缺乏一定的可读性。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围绕自己所学的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文章里面的亮点语句,学习到更多实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后续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以往学生在描述一种事物时往往都是选择“漂亮、美丽”等形容词搭配“啊、哇、吧”等语气助词,这种描述方式太过口语化,无法抓住阅卷教师的注意力,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围绕着课文里面的好词佳句进行分析。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时,作者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出一种灵动的荷花形象。如作者一开始从荷花的外形入手,说荷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学习这种修辞手法,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把静态的景物变得动态化,保证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教学来源于现实,又用于现实,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作文教学的内容变得宽泛化,可以把当前的教学变得更加现实化。比如,以往大多数小学生在写作时都希望自己能够运用一些经典的文学故事或者是优美语句来丰富作文内容,所以他们在写作时抓耳挠腮,不停思考历史上的经典事件或人物事迹,但这种方式不但会让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思考,而且一旦自己所选择的人物事迹无法贴合主题,很容易造成偏题或文章空泛的现象。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引导,让学生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会运用一些现实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进行文章的构造,也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不断地观察细节,提炼出更多实用的写作素材。比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作者并没有塑造出一种光鲜亮丽的母亲形象,而是描述自己母亲辛勤工作的心酸场景。让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共鸣,让我们想到母爱如水,虽然并不张扬,但却能浸润万物,让我们感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要想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能力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耐心,设置更多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任务中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在课文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设置文章续写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文本内容。比如在学习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后,学生可以发现每次老屋想要倒下的时候都会遇到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到了文章的末尾,作者也没有清晰地描述老屋的结局。所以在学习了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这一内容进行口头续写,通过学生的口头描述,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让他们在组织作文结构时可以更加清晰。同时在学生们完成口头训练之后,也可以更加灵活地完成写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谈文章的后续情节。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难度,让他们更加轻松地去应对教师所提出的这一任务。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点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师的点评,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会给学生一个特定的分数,没有提出学生具体的问题,导致学生不知道采取何种方式去提升自我。出于这一状况考虑,教师可以设置在线课堂批改活动,教师在讲解完了一篇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们运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快速地完成100字左右的写作,对于学生们所写作的内容进行针对批改。比如在学习《白鹭》这篇课文时,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语言把白鹭说成是一首精巧的诗。在学习了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等特征来写小作文。在学生写作完成之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作文,教师让学生们明确批改要点,比如作文中的字词是否出现了错误,还有语句是否出现了不通顺现象。在完成第一个环节之后,让学生们把已经批改过的作文交给老师,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批改,指出学生在写作时的具体问题,比如行文逻辑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准问题,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展开教学创新,选择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学生在写作时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实用建议,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保证当前写作教学的高效展开,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语文表达能力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