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汲取先哲的智慧

2020-01-10 20:25:07李晶晶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文言文小学生文章

李晶晶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文言文相较于白话文在理解难度上有所提升,导致了小学生在知识接受上存在难度,必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同时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古诗文发展。并且当前素质教育需求持续升高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取得综合性的进步,达到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需求,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

一、重视课前引导,做好教学铺垫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新知的活动。语文教学经验证明,课前引导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前引导学生可以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状态,帮助学生从上一节课程的教学状态脱离出来,进入语文学科的教学阶段。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强化课前引导更是会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融入到古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做好情感铺垫。但是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小学教师忽视了这一教学重要环节,在课前引导中用一两句话带过直接转入文章内容的讲解,缺乏教学上的递进,使学生在接受教学知识时思路匮乏,加大了文言文教学难度。课前引导是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性所设置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课前就围绕文章建立起积极的思想态度,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例如,在学习《学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在正式进入文章教学前带领学生分析学习下棋时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调动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步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这些讨论内容与教学课程具有紧密的结合性,能够在正式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有效地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结合课文背景,打下情感基础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表达内心世界的过程。因此,文言文阅读必须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在小学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中,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一大重点,写作背景不仅展现出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在所处时代下的思想形态,进而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下,会对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作者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也会将这种思想意识自然而然地带入,了解并掌握写作背景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帮助学生在具体学习文章内容之前建立起思想情感,为接下来的教学步骤做铺垫,构建一套属于文言文教学的专属方案。例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山海经》的写作背景以及书籍中所记载的大致内容分类,让学生能够从神话故事中学习到意志坚定、不畏艰难的精神。并且学生在阅读文言文内容时,会自然而然地带入思想情感,从而通过自身的理解来初步分析文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三、注重字词释义,掌握文章含义

文言文中语言文字与表达方式离今天小学生的生活遥远,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语言文字障碍。这就需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每一个字词的含义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只有学生充分地掌握字词含义,才能够让学生明确文言文中每一句话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将对文章的大概理解转化为更加具象的内容,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课程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控。在文言文字词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身教学引导者的功效,结合语境对文言文语句进行具体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和探究,赋予字词在当前的语言环境中最佳的释义。并且教师还需要将同一字词的不同含义进行分别解读,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文章中面对不同语境下的相同词汇进行解读。例如在学习《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时,对“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进行解读,就可以根据当前的语境分析出,孔君平是要拜见杨氏之子的父亲,从而得出“诣”一词的含义为“拜见”。在这种方式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更是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四、采用情境教学,增强教学互动

新课改实施以来,情境教学法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以及个性特征,可以看出,在文言文教学中凸显教学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配合。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用于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分析,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或者将文言文中所发生的事件以及人物的语言形态通过实际表演表现出来,抓住中心主题,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展示,在孔子和两小儿这三者的辩论交流中解读文章所表达的寓意,从文章中感受和学习知识无穷无尽、学无止境的深刻道理,同时教导学生学习孔老夫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通过这种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做到了将深层学习融入到文言文阅读中,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科综合素质。

五、探究作品情感,汲取智慧精华

文言文教学中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学生对于文言文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才能够得出文章的主旨,这也就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字词和语句有较高的掌握程度。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中,是最容易出现教学问题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较弱,导致学生在针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中会表现出诸多不足。教师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教学上的突破,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引入文言文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通过白话文中的一些寻找文章主旨的方式来探究文言文的主题,并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来强化文章主旨的表达,抓准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伯牙绝弦这一行为,通过伯牙断弦来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在当前的教育新形势下,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必须要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会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综合性的提升和发展。

六、课外延伸阅读,渗透传统文化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知,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需要建立课内与课外的广泛联系。我们知道,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在文言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课外知识的延伸,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有长远的教学眼光。在文言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适当地延伸课外教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阅读的思想意识。在中华传统文化书籍中包含着古圣先贤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例如在学习《三字经》(节选)时,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课外知识延伸,将《三字经》节选之外的内容进行知识拓展,选择一些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和个性成长发展有意义的部分,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之余,能够进行知识的深化,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得到极大程度的成长发展,同时促进语言文化的深化传承。

综合上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时刻注重工作的总结。针对文言文特征,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也要主动配合教师达成学习目标,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一次创新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层次提升有积极意义。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使得语文教学能够取得进步。

猜你喜欢
文言文小学生文章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我是小学生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