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培养研究
——以跨文化专题为例

2020-01-10 20:25:07曹东峰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跨文化素养语文

曹东峰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安徽 阜阳 236000)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主题教学近年来逐渐深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热议。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详细地讨论和总结,不同的观点丰富和拓展了主题教学的边界和视野。本文以跨文化方面的语文素养研究专题作为详细的探究点,希望可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我国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课堂的选择上我们应该以学生语言的结构为例,关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可以从作文和语言竞赛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综合化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表现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的语文素养。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发展性思维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语文写作、语文阅读、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如果不建立思维活动,是无法应付的。只有大脑迅速反应对方的意思和自己的答案,这样才能反映出自己的思考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文化性,它是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从文化的角度看,语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方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把个人文化和公共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接受精华,拒绝祸害,才能提高我们的自觉性,提高中国人的核心素质。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跨文化培养策略

(一)确定主线开展教学

就文体而言,中西小说成就斐然,影响深远,数量众多,是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文体。因此,它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中西诗歌、戏剧、神话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清晰地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因此,它们也应该成为跨文化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诗歌、戏剧、神话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抒情诗、古典悲剧和古代神话中。因此,诗歌、戏剧和神话的跨文化研究对象主要是抒情诗、古典悲剧和古代神话。另外,中日文学都属于东方文学。它们有许多文化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日本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适合中学生阅读。因此,中日文学应纳入跨文化讨论。此外,在高中阶段,教材通常是以单元化作为展开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第一步,就是寻找课堂进行的主线内容,确定文章开展的核心思想与基本方法,通过课文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维,寻找相应的文学作品来进行贯穿、对比工作,让学生可以增强实际的语文思考能力,提高对于语文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以《氓》进行举例,这篇诗词主要是讲述了卫女与男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课堂讲解当中,如果仅仅是枯燥乏味的古诗词理解,那么必然会引来学生的厌烦,所以我们通过跨文化研究将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故事也贯穿到课堂之中,通过卫女与美狄亚两者之间的对比,从而将《氓》这首古诗讲得活灵活现,使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多元起来,让学生们可以学习多元文化,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烘托背景优化教学

跨文化研究不应忘记民族文化,而应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阅读外国经典文学文本,增强中华文化在中外文化比较与交流中的信心。在我国优秀文学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外文学的比较,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博大精深的国内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辉煌成就。既不贬低自己,也不夸大自负,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向学生传达的语文学习的精神主旨。这样不仅课堂活跃、学生喜欢,而且学习效率也一定会显著提高,进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时效性。例如,《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虽然分别中国古代神话和西方现代小说,但它们的主题却是惊人的相似:它们通过主人公不同寻常的经历,展现了人类面对困难、挑战自然的精神和勇气。然而,它们也清楚地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愚公带领群众开山是中国文化集体意识的体现,而桑地亚哥老人则是西方文化个体意识的体现。《愚公移山》讲的是“移山”,讲的是山的文化;在《老人与海》中,讲的是海洋文化。这反映了中西文化不同的经济基础。古代中国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在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里,人民长期生活在一个安定、保守的内陆环境中。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如大山般稳重、厚重、绵延。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海域辽阔,陆地面积小。海洋是所有西方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向学生渗透中西方文化不同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更了解世界,更了解国家,在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综合提升自身素质,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再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及《牡丹亭》之间的对比举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作为中外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对比阅读,讲一讲为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最后就是悲剧,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最后却得到了相知相守的结局。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烈的感情,作者诞生时间段几乎相同的历史背景,中外文化到底具有什么差异?所以我们在让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同时,也可以让这两个故事互换背景,作为话剧表演或者让学生们想一想,如果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转化,那么他们之间最后的结局会不会有其他的变化?从而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三)提升师资质化教学

教师教育的结构可以分为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精神。从目前高中教育实践来看,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语文教师比例正在逐步提高,但充足的知识储备并不意味着理想的教学课堂效果。课堂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课程设计时间往往在20分钟左右,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首先,我们要对语文核心素养领域的教育目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至少要有一个角度进行深入了解,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根据现有教材制定相应的课程,将课程内容设想为面向问题的主题,并根据教学逻辑对每个主题中包含的知识点进行调整和整合,然后为知识点模块开发相应的学习模块,方便学生学习自主知识和测试;其次,要对教材的内容和课程安排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进行授课;最后,根据课堂设计和教学实践,对语文核心素养课堂的内容实际进行总结和设计,例如,蒲松龄《促织》和卡夫卡《变形记》。《促织》和《变形记》的写作手法惊人的相似:一个变成蟋蟀,另一个变成甲虫,都是借助荒诞的变形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异化表现为社会环境的巨大压力,导致人们进而不得不思考人类的命运。然而,两本书的思维维度却有很大的不同。《促织》中的成名之子为了拯救整个家族而变成了促织。个人为了群体而牺牲,揭示了专制制度下群体的主体单位家庭的悲哀。《变形记》中格雷高尔的蜕变是个体在社会压力下的自我崩溃,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许多个体的悲哀。前者从群体中反映人的命运,后者从个体角度反映人的命运,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时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说说他们认为的英雄主义是什么样子,进而展开讨论,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通过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跨文化的授课并不仅仅是教师需要对课内的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他们还需要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中的任何文学素养、相关的知识体系都有广泛的涉猎,就像讲解鲁迅的文章,我们需要带领孩子们去了解国外的相同时期,领略同一时期中外文化的差异,而不是让孩子们仅仅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进行一场课文中规定的应试教育。

三、结束语

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基于核心能力的教师改革。文学不同于知识获取或能力获得。后者可以依靠教师的单方面调动或反复实践,前者则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况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在实践中,学生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经验,反思问题调查的思维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以达到素质发展的目的。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尽管高中语文教学这一特定学科在实践中的积极突破和与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育取向不断显露,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将会吸引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

猜你喜欢
跨文化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江淮论坛(2011年2期)2011-03-20 14:14:25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