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基础课教学部 北京 10010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各高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是高校在新时代构建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大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根本性举措。
概率统计课程是大学本科理、工、农、医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处理随机现象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概率统计的基础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更好的理解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随机现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概率统计知识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金融、计算机、医学等领域。概率统计中的许多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概率统计课程一般在大学第三个学期开设,受众面广,学生重视。在概率统计课程中引入思政教学案例,开展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概率统计理论的发展,是前人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概念和定理的背后都有科学家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轶事,因此在概念、定理引入时可以介绍涉及到的科学家的励志故事,发挥名人效应,这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概率统计课程的枯燥感,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学习科学家不畏困难勇于挑战和创新的精神。比如讲到切比雪夫不等式时,就可以讲一下切比雪夫的奋斗故事。切比雪夫,俄罗斯数学家,俄罗斯彼得堡数学学派的创始人。从小深有残疾,但是不畏困难,努力学习,发表了70多篇科学论文,内容涉及多方面:概率、函数逼近论等,最后临终前还让研究生向其报告学习情况。卡尔·皮尔逊,英国数学家,被称为现代统计学的创立者。他执着、锲而不舍,先后掷了2万多次硬币来观察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验证了在大量随机试验下,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具有稳定性这一结论。概率统计中还有许多的数学家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去学习。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伴随人一生。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基本准则。我国古代历史典故中也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比如晏殊诚实守信、查道吃枣留钱、孟信不卖病牛、曾子杀猪等。在讲授贝叶斯公式知识点的时候,通过伊索故事中《狼来了》来进行引导学生讲究诚信,学生利用概率语言解释了故事中的村民对孩子的可信度是如何下降的,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联系个别学生在考试时不讲究诚信,考试作弊等,强调不讲求诚信的危害性,努力真正做到讲授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同行。
概率统计课程有许多的概念和定理,理解这些概念可以结合现实进行。概率研究随机变量,而数学期望和方差是描述随机变量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刻画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方差刻画随机变量的取值与平均水平的离散程度。讲解时联系当前脱贫这个重要任务进行思政阐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是为了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平均生活水平,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平均生活水平”与“贫富差距”就是数学期望与方差概念的具体释义。引导学生利用概率统计中数学期望和方差的相关知识来理解国家提出的脱贫攻坚政策,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国家的政策和方针,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
除了上面谈到的以外,经典的谚语也蕴含了许多生活的哲理,比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结合这些谚语也能思政教育。在概率统计的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概率统计的日常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到教书与育人齐发力的双重效果。当然,如何能将思政教育更加润物无声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还需要任课教师努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断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