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呻吟症2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2020-01-10 17:23王富丽刘松岩李鑫鑫黄贤会袁雪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枢性查体病史

王富丽,刘松岩,国 琦,李鑫鑫,郑 庆,黄贤会,袁雪涛,于 杉

睡眠呻吟症是一种通常发生在夜间的罕见慢性疾病,由De Roeck[1]于1983年首次报道,至今病例报道数不足百例,国内外均认识不足。结合文献及既往研究成果,我们对2例睡眠呻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29岁,因睡眠中呻吟、憋气1 y就诊于我院。家属代述1 y前发现患者于睡眠中出现“呻吟样”发声,间断出现憋气,每次持续十余秒后恢复,每天均有发作,多出现于后半夜,醒后不能回忆,晨起伴有疲倦、日间嗜睡。既往有打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家族遗传病病史。查体:BMI:21.8 kg/m2。全身及神经系统查体、耳鼻喉科专科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化验及头部MRI未见异常。汉密尔顿焦虑量表3分,无焦虑。PSG:睡眠结构正常,存在睡眠呼吸事件,全部呼吸暂停次数为48次,全部为中枢性呼吸暂停,其中NREM期6次,REM期42次,最长中枢性呼吸暂停时间33.8 s,全部低通气次数为18次,最长低通气时间20 s,AHI为8.6;最低血氧饱和度88%,发生于REM期,NREM期最低血氧饱和度93%,打鼾两次,与呼吸暂停事件的微觉醒指数为9.5。患者睡眠中发出12次睡眠呻吟阶段,NREM期3次,REM期9次,平均每一阶段呻吟2.5次,每次呻吟持续时间0.5~1.5 s,伴有觉醒现象。结合患者病史及PSG检查,诊断为睡眠呻吟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至今随访1 y,无发作,日间嗜睡、疲劳感明显改善。

病例2:患者,女性,26岁,因睡眠呻吟伴醒后躯体麻痹3 y就诊于我院。3 y前出现睡眠中听到自己“呻吟”样发声而转醒,醒来时四肢麻痹,自觉被人掐住脖子并伴有明显窒息感,意识清楚,但不能睁眼及说话,自觉努力挣脱十余分钟或家人叫醒后可恢复,发作后肢体倦怠,2~3次/m,醒后对此无记忆。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查体:BMI:19.2 kg/m2,全身及神经系统查体、耳鼻喉科专科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化验及头部MRI平扫均未见明显异常。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5分,肯定有焦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6分。可能有抑郁;日间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不符合发作性睡病的MSLT表现。PSG:睡眠结构正常。存在呼吸事件:全部低通气次数为5次,最长低通气时间35 s,AHI为2.3,最低血氧饱和度96%,发生于NREM期,REM期最低血氧饱和度98%。与呼吸暂停事件的微觉醒指数为8.3。患者睡眠中发出20次睡眠呻吟阶段,均发生于REM期,平均每一阶段呻吟一次,每次呻吟持续时间10~35 s,同期脑电图伴有觉醒反应。结合患者病史和PSG检查,诊断为睡眠呻吟、睡眠瘫痪症。给予睡前口服曲唑酮,规律睡眠,睡前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至今随访1 y,睡眠瘫痪未出现,睡眠呻吟仅在一次连续工作24 h后出现。

2 讨 论

睡眠呻吟症是一种与睡眠有关的特殊现象,典型表现为深吸气后呼吸相延长并发出呻吟般单调的声音[2],类似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但通常不伴明显的氧饱和度降低。因其具有固定的呼吸模式改变,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ICSD-3)将其正式纳入睡眠呼吸障碍中[3]。睡眠呻吟症发病年龄通常在青春期或成人早期,男女都可发病[4]。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存在睡眠中的异常问题,多因社交障碍而就诊[5]。睡眠呻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被证实,既往报道其为口服γ-羟丁酸钠治疗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6],其他病因不详。

对于睡眠呻吟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推测[7]:(1)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2)控制通气的神经元功能性病变;(3)声门部分阻塞;(4)与觉醒机制相关。其中,觉醒机制被认为与睡眠呻吟症密切相关,因为睡眠和觉醒状态的相互转换是通气不稳定的时期[8]。Muraki等[9]通过观察睡眠呻吟症患者的脑电图发现,一些觉醒由呼吸事件触发,并且90.5%的脑电觉醒发生在睡眠呻吟之前,由此提出呼吸事件引起觉醒并引起睡眠呻吟的连锁效应。

本研究中例2合并睡眠瘫痪,睡眠瘫痪是REM期出现的意识觉醒与骨骼肌失张力的分离状态,是一种睡眠觉醒障碍[10],并且患者在发生睡眠瘫痪前总是先听到自己的呻吟声,按照睡眠呻吟-睡眠瘫痪的固定序列发生,PSG显示睡眠呻吟均发生在REM期,同期脑电可见觉醒反应。因此,笔者认为觉醒机制在触发两者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睡眠瘫痪较普遍,例2不能排除与睡眠呻吟的偶然联系的可能性。

PSG是诊断该病的依据之一,经典表现为:深吸气后出现呼气相延长伴发声,可见口鼻气流暂停,胸腹带监测无胸腹运动,事件前或期间多伴有微觉醒现象,连续出现可导致呼吸频率减慢,但氧饱和度基本在正常范围,且与体位变化无关,无呻吟发生时呼吸气流稳定[8]。PSG发现睡眠呻吟症患者觉醒指数多升高[11,12],支持前文睡眠呻吟症与觉醒机制有关的推论。因PSG检查酷似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睡眠呻吟症需要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鉴别[3]。后者是呼气后出现长的吸气暂停,AHI>5;不同于睡眠呻吟症,一般伴有氧饱和度降低及白天嗜睡、疲劳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临床症状;PSG同步视频及音频有助于鉴别。

本研究中例1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较为罕见,临床医生只有充分认识两种疾病才能做出正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许力月和张希龙[5]认为,若没有严重的社交障碍、无白天嗜睡、无合并其他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此种情况可选择不治疗。若患者需要治疗,经验性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有CPAP、上气道成形术、配戴口腔矫治器、药物治疗等方式,但治疗效果存在争议[5,13,14]。本研究中例1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给予CPAP治疗,疗效值得肯定。例2合并睡眠瘫痪症及焦虑、抑郁状态,已有研究显示睡眠瘫痪与抑郁症明显相关,虽然睡眠呻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尚不明确,但例2的发作频率受其影响明显,因此改善焦虑、抑郁状态至关重要,给予曲唑酮治疗,疗效良好。

总之,睡眠呻吟症发病率较低,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均无定论,虽具有典型的呼吸模式改变,但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可能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或异态睡眠等,使很多临床医师不能很好的认识该疾病,恰当的结合临床症状、PSG及同步视频、音频监测,可以确诊并判断是否合并其他睡眠障碍,评估是否需要治疗及选择治疗方案。未来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及系列的研究,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睡眠呻吟症的深入理解,寻求更严格的诊断标准和安全、有效、持久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中枢性查体病史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健康查体中以人为本服务的应用
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Being accompanied to liver discharge clinic: An easy measure to identify potential liver transplant candidates among those previously considered ineligible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老年男性单膝关节炎误诊为痛风1例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