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2020-01-10 16:32肖兴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缓释片心梗美托

肖兴平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地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病发后引起患者相关脏器的功能下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发病后,如果能够及时控制患者的并发症,缓解患者的病情,那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常用他汀类、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就临床常用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4 年10 月~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150 例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 例。对照组男42 例,女33 例,年龄43~77 岁,平均年龄(61.35±6.12)岁;观察组男45 例,女30 例,年龄43~77 岁,平均年龄(60.25±5.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选取过程遵循自愿原则,纳入标准:①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临床的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且为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②研究过程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能够正常地进行交流。排除合并其他血液动力学等其他重大疾病、接受介入治疗、不配合的患者。研究在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95.00 mg/次(具体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心律耐受性进行选择);1 次/d,1 个疗程为15 d,进行4 个疗程的治疗[2]。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QT 离散度。测定方式:患者入院后行床边心电监护,同步记录12 导联心电图。所有心电图检查均测量2 个导联以上,QT 间期终点取T 波降支与基线的交点处,若T 波难以确定则放弃测量。各导联连续测3 个QT 间期,取平均值。QTd=最大QT-最小QT。为减少心率的影响,按Bazett 公式校正,QTc=QT/RR(呼吸频率)1/2,QT 间期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消失;有效是指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检查室性心律失常有改善;无效是指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心电图检查室性心律失常未恢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对比两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如: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表现。不良发应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QT 离散度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QTd(85.31±14.37)ms、QTcd(88.25±12.71)ms。对照组QTd(84.68±15.98)ms、QTcd(88.78±13.27)ms。治疗后,观察组QTd(46.71±11.21)ms、QTcd(47.31±6.71)ms。对照组QTd(65.12±12.38)ms、QTcd(65.71±7.87)ms。治疗前,两组QTd、QTcd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QTd、QTcd 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显效51 例,有效23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98.67%(74/75)。对照组显效37 例,有效16 例,无效22 例。治疗总有效率70.67%(53/7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头晕2 例,恶心呕吐1 例,乏力1 例,不良发应发生率5.33%(4/75)。对照组发生头晕2 例,恶心呕吐2 例,乏力4 例,不良发应发生率10.67%(8/75)。观察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老年人口的增多,还有与之相伴的各类多发于中老年的疾病,长期的疾病治疗不仅极大的降低了中老年人群的健康质量,长期治疗的费用对患者的家庭而言也是一笔较为沉重的负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均在中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因缺氧、缺血而坏死,病情严重的心肌梗死患者会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这类并发症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高的死亡率,同时这也是导致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正常或异常的自律性增强,心室形成局部兴奋灶,室性早搏出现,频率超过窦房结的冲动频率范围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是后除极达到阈电位产生兴奋,形成触发活动,产生心律失常。多数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维持是依赖折返环。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悸。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是血运重建,使用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临床症状,但治愈率不高。

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属临床常用治疗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进展,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应用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用药后的并发症,及时控制患者的并发症,缓解患者的病情进展,降低临床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目标。因此在治疗中,使用一种相对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势在必行。本次研究使用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是一种心脏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药物,对β1-受体有选择阻断的作用,因此在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研究发现,该药的血药浓度峰值相较于同剂量的普通平片明显更低,因此使之具备相对更高的β1-受体选择性。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3 h 内可以到达血药浓度峰值,5 h 后开始衰竭,有着高达60%的药物清除率,比常规应用的药物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3]。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治疗后,患者心脏慢性衰竭的情况有所稳定,且患者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量减少,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作用被阻断,起搏细胞自律性被降低,室上性传导时间被延长,从而最终减慢了患者的心率,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4,5]。

在本次研究中,将使用常规药物如他汀类、硝酸酯类等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8 周左右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将心律变化的主指标——QT 离散度纳入对比的项目中,可以更好的观察接受治疗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QTd(46.71±11.21)、QTcd(47.31±6.71),低于对照组的(65.12±12.38)、(65.71±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67%(74/75)高于对照组的70.67%(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5.33%(4/75)低于对照组的10.6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对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缓释片心梗美托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