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燕
(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当今中国油画的面貌面临文化价值多元化,同时呈现出本土化、民族化的文化自觉。从乡土美术中寻求可资借鉴的养分,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将乡土美术资源加以利用,既是对乡土美术的文化传承,也是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有益探索方向之一。
孝感,一个因孝得名的城市,是我国的孝文化之乡,在发展过程中将浓厚的孝文化融入其中。孝感地区也是我国楚文化的发源地,浓重的文化理念造就了极具传承价值和优势的文化体系。在孝感文化发展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美术资源内容,作为代表的就是孝感剪纸、安陆漫画、应城膏雕、云梦皮影,这些美术代表作中,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着良好的艺术价值,因此,我们能够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及系统化的艺术价值应用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实现孝感乡土美术传承与当代艺术转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应用。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画种,在中国生存了一百余年。固然,有历代西方优秀的油画大师作品提供了美术史的阅读体验;但在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及美学感受上总存在相当的隔阂。表现在审美的视觉经验、美术史的熟稔,特别是文化结构之间的差异性。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尤为重要的生动的视觉经验,需要直面真迹的视觉与心灵的揣摩。这些经验的不足,将导致油画教学中,学生缺乏鲜活生动的视觉与心灵的触动,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动力。而本土的乡土美术资源来自于我们的文化历史,与我们有着相通的文化气息和视觉经验,便于激发我们之间的情感、审美与文化的共鸣。当然,因为时尚潮流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当代学生对乡土美术会有诸多的偏见甚至排斥,而这正是需要通过对乡土美术的鉴赏来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国家曾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对乡土的重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古人祭天礼地,对土地及土地上的生灵、生民,衍生出了丰富的文化,也由此产生了变化多姿的乡土美术。靳之林认为民间美术是群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延续着中国本原文化,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特征。乡土美术根植于农耕文明,保存着民族的本原文化,传承着文化基因。中国现在仍是农业大国,乡土文化仍是大多数人的共同记忆与情感联系,乡土美术正是乡愁所系。乡愁与乡土的记忆不仅是我们的家园、故居与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给予的心灵的慰藉与安抚。当前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加强了农村文化的建设,但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工业化与后现代化的进程,乡土文化资源正在减少与流失,文化生态正在破坏与萎缩;传统民间艺人、乡土美术的传承面临着危机与挑战。
乡土美术表现为一种原生态的文化现象,与乡土及生活于其间的人民有密切的联系。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论述了文化遗留物学说,认为当今社会中,到处都遗留着原始文化的东西。旧有的文化既可以保留在较新的文化中,同时又是过去的见证。费孝通在《乡土社会》认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人像植物一样根植于土地,指出乡土社会富于地方性与稳定性,而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技艺而维护的社会共同经验。这些乡土美术作品的创作者都是民间艺人,他们是乡村土地上的劳作者,也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一方面将先人积累的对文化本原的物化形式传播与继承,另一方面也是对生活、对土地的感受与理解加以了创作。如雕花剪纸、马口窑、膏雕、皮影戏中的传统题材《麒麟送子》《百花争艳》《鲤鱼跳龙门》、《八仙坛》《十八学士坛》《三国演义》《西游记》《天仙配》等与民俗、巫术、原始信仰、阴阳哲学观、民情、节气与物候等相关,也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表现。
在传统社会中,乡土美术为生活所常见,体现了乡村大众的审美经验。但这种经验往往为当代大学生所轻视、忽视或者故意逃避。当前我国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乡土文化生活受到极大冲击,文化认同受到极大挑战,特别是年轻一代在全球流行文化的影响下,文化、审美等方面离传统越来越疏离。故而有必要通过教学进行鉴赏,使他们认识其价值,来甄别与传承这一审美经验。
乡土美术的审美价值除了上述文化内涵,还可以从其造型及色彩的角度进行探讨。乡土美术作品的造型大多具有原生态,形象夸张变形。形象来源于生活但又极富想象力,对比强烈。乡土美术作品的色彩往往鲜明强烈,富含生活气息。色彩运用大胆浓烈,往往善于运用互补冲突的色彩,烘托一派吉祥喜庆的美好寓意。乡土美术作品大多与传统节庆相关,因此在色彩搭配上往往鲜活生动,视觉效果上一派喜气。也有些作品设色朴素大方,自然清净,如蓝印花布为日常劳作之中常用,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一份清亮。马口窑以黄釉为基调,以黑线勾勒形象,显得朴拙大方。这些乡土美术作品有强烈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是具有象征意义与民族观念性。乡土美术作品不仅强调视觉上的审美,而且注重观念性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乡土美术鉴赏,使学生能主动地接受这样的审美经验,使其在油画学习中能消化吸收。
高校油画教学形式中在野外采风与室内写生时,都可以将乡土美术资源加以利用。
孝感的乡土美术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可以安排学生在野外采风课程中,调查研究孝感乡土美术的现状,并以摄影、摄像、现场油画写生等方式加以记录。通过返校后的整理与讨论,进行展览交流等活动,做深层次的研讨与拓展。
采风期间,通过调查收集乡土美术的历史资料,对孝感地区乡土美术有大致的掌握。在收集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了解乡土美术的历史渊源,传承及现状,以便学生实际写生与调研时能把握调研方向,收集到有价值的素材,并为之后的创作做准备。采风当拟定调研的范畴,选取乡土美术相对集中、特色鲜明、传承有序的区域进行,比如小河镇这样典型的古镇。
采风活动的目标必须明确,每期可以拟定具体目标,在具体区域进行深入地采集。特别是乡土美术传承人的访谈,传承人的示范,能使学生近距离、直观地感受乡土美术的气息与魅力。还要将乡土美术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结合考察,不独立地仅研究乡土美术作品,还应研究其形成的生态环境,当地的人口组成,文化环境,民风民俗,特别是节日节气时的文化活动状况相关联。
采风活动的尾声,应对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总结活动,动手设计制作乡土美术作品。可以临习,也可以创作,最终以展示汇报的方式予以呈现,使更多的人能了解孝感乡土美术的状况,领略乡土美术的艺术魅力。
乡土美术的色彩具有表现性,象征性,与当代艺术精神有某种一致性。在油画创作教学中,是很好的资源。
在课堂写生教学环节中,可以将收集的乡土美术资源加以运用。油画课堂写生中,可以将乡土美术作品如马口窑陶器,蓝印花布等做为描绘静物,传达乡土的朴素之美。人物写生中也可以将这些作品做为服饰或者道具加以利用。
从创作题材和表现内容上来说,油画创作可以表现乡土美术所存在的环境或者民间艺人形象,从而讴歌民族文化,反映当代乡土美术的现状,提出个人的思考。
从造型上来说,油画创作可以借鉴乡土美术作品所具有的鲜明的形象特征,如剪纸艺术简洁的轮廓与夸张的造型。油画创作中的形象进行学习与借鉴,以便作品形象鲜明,同时赋予创作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色彩上来说,乡土美术色彩是老百姓经常用的色彩,通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象征性和装饰性。乡土美术色彩在表现上往往夸张艳丽、色彩斑斓、轻松明快,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乡土美术色彩是提炼、传神、写意和象征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民间美术的色彩与造型为油画创作注入巨大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乡土美术的精神性值得油画创作加以借鉴。乡土美术热烈,生动、朴实,富于民族气息,是油画创作丰富作品内涵,拓展思想纬度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在描述民间美术的色彩外观的同时,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创造出拥有民族精神的当代油画。
孝感在历史上曾有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形式与作品,与生活于其间的人民息息相关,起着民族文化传递,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和相关的活动将先民的历史、伦理、审美经验等代代相传。但当代因为文化的现代化、趋同,我们的乡土美术日渐式微,乡土美术的生存土壤日渐萎缩或遭受破坏,年轻一代正离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因此通过教育使乡土美术得以传承与转化显得尤为有价值。当前有一些中小学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将乡土美术引入当地教学之中,或者将民间艺人请进校园,由这些艺人教学或者表演。这些都是一些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很好的途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高校教学中利用乡土美术有更多的文化自觉性,目的性更清晰明确;因为大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宽,文化判断力更强。通过这样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具有更宽的文化视野,更高的审美判断,对文化传承将会有更好的效果;将之应用在高校油画教学中,能更好地实现乡土美术传承与当代艺术转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