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玲玉 陈晓兰 黄赞松 曾 怡 谭会恒
(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开展研究生教育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教育发展迅速,教育观念持续变革,教育结构不断调整,这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提高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发挥其第一责任人作用,对高校发展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重要作用。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直接承担者,他们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跟研究生培养质量息息相关,[1]国家对研究生导师的职责要求也随着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变化。1953 年教育部首次制定高校研究生培养办法,确立研究生导师制培养模式,1987 首次提出研究生导师要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在 2000 年、2006 年、2009 年、2010 年、2013 年教育部等部门不断强化研究生导师责任,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不但要负责研究生学术科研和业务指导,同时要发挥对研究生的思想品质示范和教育作用。2018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要求研究生导师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形势要求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近年,我国的医疗纠纷、医疗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关系问题的产生是医方、患方、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医务工作者医德败坏、服务意识淡薄、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是导致医患纠纷重要原因。[2]作为未来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主力军,医学研究生在校期间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直接影响其职业精神和价值取向,并且影响到他们在从医过程的行为和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3]因此,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求高校在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文教育和品德培养,要求研究生导师切实担负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
研究生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性,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普遍不够密切。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导师往往同时是科室的医疗技术骨干,有些还兼有行政职务,研究生导师业务繁忙或学生数量较多,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关心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型研究生因需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长时间在临床轮转,与研究生导师较少交流。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交流的主题也主要是关心学生科研进展与论文开展情况,很少关心学生生活与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生导师对自己职责认识不到位。尽管国家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职责包括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一些研究生导师并不接受这个职责或者没有认真负责的开展这项工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辅导员或者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开展的工作。
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由于高校未强化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的管理,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在同一个三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科室轮转时,学科未能关注研究生与研究生导师需要交流时间,导致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交流时间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大多数研究生导师选用独立育人的方式,较少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和共享研究生培养经验。
现实的情况是,与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不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开展情况难以考核。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研究生导师责权不明确、思想政治考核不严格、考核缺乏量化标准、评估机制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4,5]
(1)研究生存在有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研究生的个体意识显著,他们的年龄跨度,学历背景、家庭情况、婚恋状况、社会经历、政治素养等存在较大差别,社会价值观多样。加上学习和研究工作分散,班级概念淡化,集中管理较之本科生相对比较困难,他们心理上承受来自学习、科研、论文、生活、婚姻、恋爱、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他们偏重专业知识的训练或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等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
(2)研究生的集体意识不强。研究生的生源来源多样、价值观多元、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迥异、学习生活分散,这些导致了研究生集体意识淡薄。①研究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学制、专业、研究方向也不相同,这些差异导致大家看待问题的角度及处理事情的方法有所差异,个体之间缺乏交流。②研究生集体意识淡薄,在研究生三年学习期间,除了研究生的公共课程学习交流外,后期多数是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学习或独立学习,导致部分研究生缺乏组织性、纪律性,个人主观意识太强,集体意识薄弱。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高校科研水平和学术思想的繁荣,关系到一个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高校要重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生导师培训、专题讲座、政策解读等形式转变研究生导师传统观念,使研究生导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身份,把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紧密结合。研究生导师要转变固有的思维,熟悉研究生培养过程,明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主动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明确研究生导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业务指导,更包括全方面的品德素质教育,通过制定研究生导师工作管理规定等明确研究生导师职责。高校要建立制度化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改变原有只考核科研工作、业务水平等硬指标的考核方式,增加对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育人水平、学术道德等软指标的考核。可将研究生导师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以及骨干教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评选的重要依据,对同等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导师予以优先考虑。可开展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将立德树人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可给予考核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免于下一年度招生资格审核,在各类科研、教改课题申报中优先考虑,招生指标分配中适当倾斜等奖励。
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建立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最现实、最有效的举措。[6](1)严格研究生导师遴选过程,切实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2)加强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通过经验交流座谈等分享先进、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经验。(3)坚持开设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进一步激发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育人的根本认同感和内在驱动力。(4)增强研究生导师合力育人意识,加强研究生导师团队合作,通过成立研究生导师组及规定职责,加强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相近,或者学科存在交叉的研究生导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研究生导师间的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
研究生导师要参与到思想建设活动、组织生活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对研究生开展全方面的品德素质教育。(1)加强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紧密联系,突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2)可改革现有研究生学分考核制度,新增部分学分培学分或将部分学分赋予权力交由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根据考核情况赋予学生学分,从而促进研究生导师积极参与学生培养过程。
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育人环境的影响,高校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从全方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1)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关注国事民生。(2)创新育人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研究生科学报国、服务人类的科学家精神。(3)充分利用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达到以文育人目的。
总而言之,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中,除了对其科研能力的塑造之外,要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