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熠“调神治癌”浅析*

2020-01-10 17:05:37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203张本瑞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陈师锁骨气血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203) 张本瑞 杨 晨

陈熠主任医师是“陈熠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也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幼承庭训,后师从陈苏生等名家,临床上善用“调神解郁法”[1]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内科疑难重症和妇科顽疾,制定“调神治癌汤”(又称“调神解郁汤”)防治多种恶性肿瘤,著有《世界传统医学肿瘤学》《肿瘤单验方大全》《肿瘤中医证治精要》等相关著作。笔者有幸侍诊多年,受益匪浅,现将陈师“调神治癌”经验浅析如下。

“神不使”为发病和不治之因

目前中医学界多数认为外感六淫邪气,内伤饮食七情,导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相互纠结,逐渐成积,是肿瘤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近年来又出现了“癌毒”[2]“癌邪”[3]致病学说。陈师研读《内经》,结合临证,认为“神不使”是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4]。

何为“神不使”,《素问·汤液醪醴论》载:“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陈师认为,这段经典表明“神”对疾病的发生、预后及转归起决定性的作用。明代张景岳对《内经》“神不使”作了进一步阐释:“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于针药,行药在乎神气,故施治于外,则神应于中,使之升则升,使之降则降,是其神之可使也。若以药剂治其内而脏气不应,针艾治其外而经气不应,此其神气已去而无可使矣。虽竭力治之,终成废墟已尔,是即所谓神不使也。”他认为“神不使”,是“神”不能正常调节“脏气”“经气”运行,致其无法推动针药之力到达全身。陈师认为这正是恶性肿瘤不治之原因。他还对《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医“神”的概念作了进一步补充,认为“神”不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即精神、意志和思维活动,还应该是“人体各种抗病的能力,使机体保持健康的总称”,认为“神”应该是生命的体现、健康的体现、良好精神状态的体现[4]。

陈师认为导致“神不使”的原因众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和人体先天禀赋有关。《灵枢·本神》载:“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若父母双方精气不足、体质异常,往往会给尚在胞宫中的子女埋下“神不使”的种子。他们出生之后,“神”的功能低下,易产生气血不足、脏腑不和、阴阳失衡的现象,如再遇外感内伤等致病因素,就会出现“神不使”的病理状态。其二,和情志失畅有关。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进程加速,人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随之增大增多,容易出现所欲不遂、忧思暴怒、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以致五志化火,扰伤心神。正如《灵枢·本神》所载“心怵惕思虑者则伤神”。其三,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比如为满足口舌之欲,以致饮食不洁、不节,损伤后天生化之本,致使气血生化不足,色欲、物欲、权欲横流,房劳无度、思虑过甚、躁动不安,耗伤精血、损及阴阳,使“神”无所生、无所舍,最终导致“神不使”。正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言:“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 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其四,和邪气侵犯有关。《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陈师认为“神不使”的发生与外感邪毒有关。如现代医学表明,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人乳头状瘤病毒等微生物后,免疫机制遭到破坏,正气渐伤,最终导致“神不使”,发生癌变。

“调神”是治疗大法

既然“神不使”是恶性肿瘤发病和不治之因,那么通过“调神”之法使“神复使”,正气得复、气血流畅、脏腑和合、阴阳平衡,免疫监控、清除机制得到恢复和加强,则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给肿瘤患者“调神”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饮食调养,避其毒气”以“育神护神”

饮食调养,即告知肿瘤患者饮食宜忌,以资其生化之源,“育神”抗癌。如果患者饮食不当,则会对其已损伤的“精气神”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另一方面,正确膳食可达到“育神”之效。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此外,还要避其毒气、顾护其神。具体言之,就是要顺应四时寒温,以防外感时邪进一步损伤肿瘤患者的正气,加重“神不使”的状况。

2.“调和气血阴阳,疏通脏腑气机”以“生神养神”

外感内伤会导致气血不足、营卫不和,使“神无所生”“神无所养”;阴阳失调、不能顺接,使 “神无所藏”“精神不治”;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失畅,则“神机化灭”,无以生长化收藏。因而陈师临证时常用四君子汤、四物汤补养气血,桂枝汤、小柴胡汤调和阴阳,逍遥散、温胆汤调畅气机,以期获“生神”“养神”“藏神”之功,使病人恢复到“神使”的状态,增强其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提高机体的疗病能力,再配以清热解毒、消癥抗癌之品,最终达到控制恶性肿瘤发展、预防其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3.“舒畅情志,节欲保精”以“怡神御神”

情志不畅、七情内伤,尤其是怒、思、忧过极,会导致气机郁滞,郁而化火,扰乱心神,加重机体“神不使”的状态,诱使肿瘤复发转移。因而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平静舒缓的心态,对肿瘤的治疗和康复极为重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陈师常在患者初诊时即对其进行一次“话疗”。比如他在认真了解患者病史后,详细地解析病情和治疗预案,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告诉患者应“随遇而安,顺势而为”,让他们面对现实、泰然处之,勿怨天尤人、惊恐不安,从精神上正视疾病的发生,积极治疗,并在工作生活诸方面作出正确的取舍,从行动上作战胜疾病的努力[5],减少患者的担忧和烦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至于节欲保精,这里所言之“节欲”,不仅指节制房事,还包括减少痴心妄念、名利之心、急功近利(速愈)之心,否则反而会“损精伤神”。因而要患者“取舍有道”以达到“颐神延年”目的。

调神治癌汤

陈师根据上述理论,结合多年临证经验,制定了“调神治癌汤”(又称 “调神解郁汤”),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防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调神治癌汤”药物组成:柴胡6g, 当归9g,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炙甘草4.5g,赤芍6g,忍冬藤30g,连翘9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浙贝母9g。

方解:《神农本草经》载柴胡“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当归“治咳逆上气……诸恶疮疡”,两者相合取逍遥散之意,以舒畅情志、通利气血,与肿瘤多有气血结聚逆乱之病机甚为契合,且有助“怡神御神”。《灵枢·小针解》谓“神者,正气也”,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补固正气,使气血生化源源不断,以起“生神养神”之功。赤芍、忍冬藤、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凉血祛瘀、解毒散结,连翘轻清上浮,可透三焦弥漫之癌毒,使邪有出路,上五味不仅能解毒抗癌,还可预防火毒扰神,以收“护神”之功。象贝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功效,《本草正义》称其“苦寒泄降而能散结”,是化痰软坚散结之要药。全方合力可畅达气机、生化气血、调和脏腑阴阳,使“神有所生”“神有所舍”而“神得使”,修复人体抗病能力,缓解症状,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徐图康复。

加减运用:若患者脾胃虚弱、痰湿中阻,加半夏、陈皮成六君子之制以健脾理气化痰;肝肾阴虚,常佐用一贯煎、六味地黄汤以滋肝肾;心火旺盛,常加用栀子、牡丹皮、黄连、珍珠母以清心安神;气阴两虚,常佐用西洋参、沙参、麦冬、石斛等益气养阴;痰热蕴胆、气机失畅,常用温胆汤以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之义;癌毒结聚,加用牡蛎、土鳖虫、天龙、蜈蚣、浙贝母、玄参、夏枯草等以消肿散结、解毒抗癌。

针对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有其特色用药。如肝癌可加用鸟不宿、鳖甲、土鳖虫[6],肠癌可加用红藤、蒲公英、生薏苡仁、藤梨根[7],肺癌可加用鱼腥草、天龙、桔梗、瓜蒌皮[8],宫颈癌可加用蜀羊泉、椿根皮;甲状腺癌、淋巴瘤可加用浙贝母、玄参、夏枯草、蛇六谷[5],膀胱癌可加用白茅根、萹蓄、瞿麦及六味地黄丸[9],乳腺癌可加橘叶、木馒头、石见穿及肿节风片[10],若出现骨转移还可加用怀牛膝、油松节、骨碎补等。

病案举例

姚某某,女,65岁,2015年12月26日初诊。患者因“原发部位不明颈部转移低分化鳞癌,见左锁骨上、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后2年;左侧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姑息性放疗后4个月,左锁骨下、腋下淋巴结转移癌术后1个月”前来就诊。症见: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咽干有异物感;纳可、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濡。2013年8月因“发现甲状腺右叶肿块2周”入住上海某医院,9月2日行右颈部肿瘤切除+右甲状腺叶切除术+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示:(右颈前)低分化鳞癌,左锁骨上、右颈部淋巴结转移。2013年10月行左腋窝淋巴结活检术,病理检查示:(左腋窝)淋巴结(1/3)见低分化癌转移。2013年10月25日开始TP化疗,6周期,末次化疗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 6月29日起予以左侧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姑息性放疗25次。2015年11月左锁骨下淋巴结活检发现转移性癌(倾向低分化鳞癌)。目前尚未进行进一步治疗。中医诊断:右颈前癥积(肝郁痰阻,正虚神衰),治法:调神解郁、扶正抗癌。调神治癌汤化裁:柴胡6g,赤芍6g,连翘9g,忍冬藤30g,制香附9g,夏枯草12g,象贝母9g,玄参9g,守宫4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蛇六谷30g,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炙甘草4.5g,陈皮4.5g,麦冬12g,厚朴6g,玉蝴蝶6g,14贴,水煎服,日1剂。医嘱: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二诊:2016年1月23日。2016年1月19日复查CT:左锁骨区胸大肌后方结节较前增大(约49mm),侵犯胸大肌;左侧腋下小淋巴结较前相仿,右肺下叶胸膜下类小结节同前。上方服后,咽部不适已除,乏力改善,精神尚可,纳眠可,二便调。原方去麦冬、玉蝴蝶,加蒲公英30g。该方加减服用3个月。

三诊:2016年4月23日。2016年4月7日CT报告与1月19日对比:左侧腋下淋巴结相仿,左锁骨区胸大肌后方结节较前缩小(约33mm),右肺下叶类小结节同前。刻下:呕恶时作,声音嘶哑,舌红苔薄白,脉细濡。原方加制半夏9g,淡竹茹9g,枳实6g,桔梗6g。服用两周后,呕恶除,声嘶等症大减。此方进退,服用两年余,诸症平稳。

四诊:2018年4月24日。2018年3月7日PET/CT检查示:双侧锁骨上、纵膈肿大淋巴结,氟代脱氧葡萄糖(FDG)高代谢,转移可能性大;右肺下叶无FDG代谢小结节,右侧肺门淋巴结炎性增生。4月18日开始放射治疗。刻下:神疲乏力,口淡无味,咽部有痰,夜寐易醒,二便调,精神可,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濡数。调神治癌汤化裁:柴胡6g,赤芍6g,忍冬藤30g,连翘9g,制半夏9g,陈皮4.5g,白茯苓12g,炙甘草4.5g,厚朴6g,蛇六谷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守宫4g,石菖蒲6g,夏枯草12g,象贝母9g,玄参9g,制香附9g,党参12g,鱼腥草30g(后下),苦杏仁9g(后下),夜交藤15g,合欢皮30g,桔梗6g,玉蝴蝶6g。该方加减,服用1月余。

五诊:2018年6月5日。2018年5月28日CT报告:左腋窝淋巴结同前,纵膈淋巴结较前退缩,两侧锁骨区稍大淋巴结较前相仿。右肺下叶小结节较前增大(13mm),转移可能性大。纳眠可,二便调,精神疲乏,舌红苔薄白,脉细濡。2018年4月24日方去半夏、陈皮、夜交藤、合欢皮,加瓜蒌皮12g,紫苏子9g,金银花9g,天冬9g,女贞子12g。该方加减服用半年。

六诊:2019年1月7日。2019年1月4日CT示:右肺叶炎症部分较前吸收,右肺散在小结节大致同前,两侧锁骨区稍大淋巴结大致同前。刻下咽痒,痰黄难咯出,纳眠可,二便调,精神可。2018年4月24日方去夜交藤、合欢皮,加瓜蒌皮12g,紫苏子9g,金银花9g。服用一周,咽部症状即除。

前后以“调神治癌”法治疗至今已4年余,离其确诊为“原发部位不明颈部转移低分化鳞癌”已6年。目前,病人身体状况良好,精神饱满,信心十足,仍在陈师处服用中药。

按:该病难点在于原发病灶不明,低分化磷癌又加转移。患者初诊时,虽经多次手术治疗、放化疗,然肿瘤转移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仍有随时爆发多处转移的危险,且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甚,西医感到十分棘手。这种情况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患者出现了“神不使”的生命状态。因此,当予“调神治癌”之法,方用调神治癌汤化裁,舒畅气机,调复正气,以期患者“神得生”“神复使”。患者出现肿瘤转移征象时,加用蛇六谷、守宫、夏枯草、玄参、制香附,增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力;咽干咽痛、声嘶有痰时,加用麦冬、玉蝴蝶、桔梗滋阴清肺利咽;呕恶频频,加用温胆汤和胃止呕、温胆宁神。陈师将“调神治癌”之法贯穿于诊疗全过程,使气机渐畅,津血渐充,正气得复,令“神得使”,激发起病人自身的疗病能力,虽屡历变证,癌肿转移之势仍得到较好遏制,达到了“调神治癌”之目的,取得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陈师锁骨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随陈聆群先生学治史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基层中医药(2021年1期)2021-07-22 06:56:52
陈峰针灸学术经验撷菁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乐活老年(2016年10期)2016-02-28 09:30:36
陈从周写《徐志摩年谱》
世纪(2015年1期)2015-12-06 07:47:09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