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2020-01-10 15:45杨彩珍
课外语文 2020年19期
关键词:藤野散文教学方式

杨彩珍

(广东省四会市广附实验学校,广东 四会 526200)

一、散文阅读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呆板,或许老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散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仍旧没什么太大的改变。教师将散文与抒情文混为一谈,教学过程中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散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概括了散文的主题、中心思想、文章结构等。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主体作用,只是一味地讲解,单纯地认为讲解过后学生就能掌握该知识了。学生没有对散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无法提高。

(二)学生无法欣赏散文,缺乏阅读兴趣

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不足,加上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无法欣赏散文,无法理解教师所讲,久而久之会对散文丧失兴趣。

这种问题的出现归根究底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录什么,不会主动参与课堂,不会进行思考。在课后练习中,学生遇到教师没有讲过的问题就会被难住,也常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一谈到散文,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缺乏阅读的兴趣。

(三)无法将文章理解透彻

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学生无法掌握学习散文的正确方法,只能通过浅显的阅读明白散文所要表达的含义,无法深入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抓住散文的主旨,无法分析文章的结构,也无法分辨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这样一来,学生在鉴赏时就会无法抓住重点,无法深入分析文章。

二、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将散文中的线索抓住

教师要明白,散文和抒情文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的,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要谈及的事物存在相似之处,能够在作者的润色下表达出情感,不会脱离主旨,那么它就可以出现在一篇文章中。因此,在鉴赏散文时,教师要将文章的线索抓住,而不是从结构、中心思想逐渐深入教学。线索贯穿全文,是散文的重要脉络,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散文的线索,才能通过文章的衔接将作者的思绪缕清,就能明白作者的一字一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深刻地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初次接触这篇散文时难免会觉得毫无头绪,因为整篇文章看起来没有一点联系。深入阅读就会发现,作者先是一番冷嘲热讽,对留学生在赏樱花学跳舞的情景进行了描写,然后对从东京回国后的“我”去烟台学医的原因进行了阐述,然后从大家的态度中凸显出留学生回国“深造”的稀奇。这些描写是为了侧面突出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在留学生还在外国醉生梦死、享受生活时,藤野先生身为日本人却对中国的未来及命运表现出了同情。在大多数日本人好奇地看着来自中国的“我”时,藤野先生的关切和教诲让“我”体会到了一丝不同,体会到了一丝温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章的线索抓住,就可以明白这篇散文的思路是围绕藤野先生的品格展开的,通过日常的生活片段,以时间的顺序表达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有效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散文的内容。

(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既然线索在散文中贯穿全文,教师就要想办法通过线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生创设散文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对散文的一字一句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就要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带领学生阅读散文,从而通过散文的“美”、通过散文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情绪被“感染”,深刻理解文章,感受文章中蕴含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若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只是单纯地将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了记录,充当了知识的存储仪器,学生无法理解知识,也无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在考试中经常想不起来教师让记录的鉴赏内容,导致理解不够透彻、文不对题等简单问题的出现,不仅失分严重,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枯燥的课堂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倒不如先将散文的讲解推后,将散文的一些背景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阅读散文,就能有效优化整个散文教学过程。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感知作者的散文风格,还能突出作者朱自清的伟大品格。引导学生融入散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散文中,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富有感情地朗诵文章。教师借用这样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从初步感知父子之情,再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一些情节产生疑问,再到理解文章,联系生活得到体会。

(三)从欣赏的角度看待散文

散文与其他体裁的文章不同,是充满美感的,是作者一字一句斟酌而来的,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带领学生欣赏散文,理解作者在散文中融入的情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提升散文教学效率。

例如在《背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看待散文,不要以以往的方式去阅读散文、理解散文,不然不仅无法将散文揣摩透彻,还会丧失阅读的兴趣。《背影》一文的创设背景是家庭灾祸后父亲送儿子远行,重点描述了父亲在送儿子时的表情、动作,侧面凸出了父子深情。其中最重要的场景就是父亲让“我”乖乖等着,为“我”去买橘子。这件事情对作者来说意义非凡,所以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还将“我”情至深处几次落泪的画面进行了刻画。这些情节之中,无一不透露着父子的情意深厚。教师若只是让学生冷眼旁观,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文章,学生很难理解作者的所作所为,也很难理解作者的情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没有与文章产生共鸣,没有换位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联系生活经历也好,创设情境也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去体会作者与父亲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将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掌握了。有了情感共鸣之后,文章中的字字句句中蕴含着情感,表达着深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深入探索知识,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掌握文章的主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将生活与散文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优化了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初中教材中选取的散文是出自文学大家之手,其语言皆能做到精简准确、自然通透、亲切感人。通过散文教学,学生可以发现文字的魅力,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描写散文时蕴含的情感,感受散文的内涵。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观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基于散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需求进行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找到散文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散文,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独特魅力,对散文学习产生兴趣。

猜你喜欢
藤野散文教学方式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