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10 14:57晏琼芬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互联网+

晏琼芬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数据化与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优势正引领着各个教育行业不断创新转型。面对MOOC、微课和网络直播公开课等一系列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冲击,传统大学语文课堂缺乏多元信息化的教学环境,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需求。“互联网+”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互联网教育资源与大学语文课程的有效契合,达到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共享线上资源的效果。在提升学生审美、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趋于传统

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教材《大学语文》提出:“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1]1大学语文是各专业学科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抓手。但部分高职教师习惯了老套的教学模式,仍保留传统的教育观念,疲于应对课程改革,依旧以“教师—书本—学生”三点一线式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部分年轻教师虽然会借助PPT 进行授课,但也多是满篇的文字叙述,“填鸭式”的固化教学模式依然充斥于高职大学语文课堂。

(二)大学语文课程缺乏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部分高职院校因办校理念和教育模式侧重于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力度不够,存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重专业轻理论的现象。即使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也仅是参照国家拟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很少结合院校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对于线上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少之又少,硬件设备不足制约了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阻碍了大学语文课程的资源共建共享,导致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信息更新滞后。面对大数据时代的高效运转,教学环境的信息资源缺失无疑给经验匮乏的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

(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难以达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说明高职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以传统的教材理论为基础,按照篇目满堂讲解,未考量教材的文本价值和教育作用,忽视了大学语文的时代性发展,更是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相脱节,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互联网+”与大学语文课程结合构建双向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建构高效信息化大学语文教学体系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主要采取线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保证教学的有序开展,但容易使学生思维受制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文本。为在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可以推广“互联网+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从高质量的线上教学平台引进各类精品公开课程,满足不同学情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弥补线下课堂内容单一、模式老化的不足。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整合功能共享线上精品课程和开发线下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从而建构高效信息化的大学语文教学体系。

(二)有助于提供正面、及时的教学反馈渠道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中强调:“要求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推进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2]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予正面的指导。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受课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难以及时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而“互联网+”教育技术则可以发挥其便捷优势,让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学习APP 等上传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给出问题反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助于满足高职院校内外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需求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指出,要“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素养”[3]。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高标准和高职院校对教育的高指标,都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为大学语文课程提供了书本之外的广泛题材。如MOOC 背景下翻转课堂的兴起,基于云课堂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等,都积极发挥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能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需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传统课堂与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

互联网技术具备丰富的教学题材和高效的教学手段。如PPT幻灯片、MATLAB、音频视频、图片影视、课例作品库等已被广泛投入使用。应教育改革的号召,教育领域涌现出许多兼具优势和可行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基于微信平台开设的PBL 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优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运用多路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云班课、微课、微视频、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制作微课和微视频,在学习文学经典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率。在此基础上逐渐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互联网+”与传统大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整合。

(二)丰富课程教学平台,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课程资源

高职院校的教学课堂受制于有限的教学环境,导致大学语文课程难以高效发挥其教育价值。面对此种窘境,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应用“互联网+”下的硬件设施和软件优势,教师则应该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栏目,搭建资源共享的高效平台。例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引进推广高质量的教学平台,如共享精品课程的MOOC 平台、课程软件APP、校园网图书库、推送优质文章的微信公众平台、“K12 语文论坛”网站、《百家讲坛》电视节目等,弥补环境因素带来的教学缺失。

(三)采取灵活有效的培训制度,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

高职院校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授课专业各有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想要有效提升师生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效率,则需要运用灵活有效的培训制度,如采取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上网络培训形式。除此之外,还要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互补,可将概念、原理等归为理论主题,将技术操作和工具运用等列为实践主题,有针对性地将培训内容分区划片,以促进培训活动高效、有序、适宜地开展。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合理制定“1+X”考评机制

为实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改革,课程教学评价也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以往的书面考核形式和教师单项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力度,以“互联网+”的数据库优势,积极制定“1+X”考评机制。即以本专业课程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践得分、品格素质评分和合作成果等多项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教师则应该参考学校出台的相关考评制度,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学科教况来细化各学科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教师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可叠加学生自评、互评,以得出更公正合理的评价结果。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便捷优势和丰富资源,将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教育技术有效结合。通过借鉴PBL、云班课等创新的教学模式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利用MOOC、微信和K12 语文论坛等高质量的教学平台拓展延伸大学语文课堂的教育价值,赋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更大的平台和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院校和教师应重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要素、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整合,产生优化效应,从而有效促进传统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互联网+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