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璐 周惠玉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经济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这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承担着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使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因此,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课题。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班风的建设,班风是学生培养质量的客观反应和重要考核指标。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具体要求,这一重大决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是高校教育与管理的最小和最基层单位和组织,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隐性与显性的共同表现,它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在全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可见,班风对于提高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推进“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且基础性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而基础在教育,没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将失去人才和知识的有力支撑。[1]高质量教育的开端在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良好的班风具有潜在的力量,能够直接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及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班级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是高校思想政治阵地的组织载体。大学是大学生人生重要的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尚未稳定,正处于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质量对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人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的班级香一个小社会,学生们走出家庭,实现独立,都需要通过这个小社会的实习才具有一定适应真正大社会的能力。
(2)加强班风建设是营造良好学风的前提。班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班风就不会有良好的学风,要抓学风,必须先抓班风。学生在一个班风良好的集体中学习、生活,会形成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会把信心迁移到学风建设方面。班风越好的班级学风越正,学生个体综合目标完善的需要也就越迫切,从而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去维护集体的荣誉,促进个人成长。[2]
(3)加强班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习氛围,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依靠任课教师严谨的教风来实现;二是依靠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交流与价值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后者,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以抓班风为着力点。班风建设加强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提高。
班级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载体,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新时代下,随着教育环境变化速度逐渐加快,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结构日趋多元化,加之“00后”学生个性特点显著,班级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班风建设又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对当下高校班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研究有效措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的班级功能严重削弱。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倾向。部分大学生利己主义观念膨胀,大局意识淡薄。
(2)班级凝聚力下降,班级、集体的概念日趋淡化。高校教育改革推行的学分制使得大学生个体的自由度大大加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以及任课教师,由于学生选课不同,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结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班级内部学生的沟通。
(3)“00后”学生强调个体意识与自我价值,班集体意识淡薄。“00后”群体个性特点明显,学生追求更个性化、自由化,喜欢特立独行,更多地考虑个人的人生体验和价值目标的实现,常规的班级教育难以说服、引导他们。[3]
(4)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存在思想误区。大部分班级干部不清楚班级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营造优良的班风和学风,而把更多精力放在组织活动以及其他事情上。这主要是因为班风的形成是隐性的,班风建设周期长、见效慢。
良好班风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靠几次班会、活动所能奏效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合力。下面从五个方面就提高班风建设提出几点策略。
(1)打造坚实的地基建设,营造良好健康的育人环境。育人环境包括学校、班级、寝室等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首先从学校层面看,学校要重视并积极为班风建设提供支持。加强班风建设相关投入,拓展建设渠道,如提供经费、场地投入等。二是以抓寝室卫生为突破口,创建文明“硬环境”。寝室是班集体中的小集体,它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处理人际关系的场所更是他们修身养性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必须十分重视净化寝室环境,抓好卫生达标工作,争创寝室文明品牌,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文明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推动班风建设良性发展。
(2)构筑好班风建设的钢筋混凝土,培养过硬的班级干部队伍。班级干部是学生中的“领头羊”,是班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辅导员、班主任一定重视班级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工作。第一,选拔。学生必须是自己有强烈意愿想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有一定群众基础;当然前提是班级干部本身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第二,培养。大学的班级管理模式与中学有着较大区别,加之班级干部在工作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摇摆型,因此,培养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辅导员、班主任必须做好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帮助。要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定期组织学生干部探讨做人道理、做事方法等,帮助学生思想觉悟提升。第三,任用。任用的前提是信任,辅导员、班主任要对班级干部充满信任;其次要放手,辅导员、班主任要敢于放手,要给班级干部足够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大胆地去解决问题,但是放手要适度。
(3)积极拓展大学生班级活动,搭建班风建设载体平台。第一,适当开展有益团结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大学上课多为大课,学生来去匆匆,没有固定的班级小教室,男女生居住分散,各种活动又多以院系为单位开展。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大学的班级结构较为松散。因此,要适当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文化活动,增进学生友谊,强化集体意识。第二,重视并认真组织、召开团活、班会。团活、班会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这是重要的班风建设契机。通过团活、班会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且也促进了班级同学之间的沟通,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4)建立奖励机制,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一种健康、积极的氛围下你超我赶地学习,逐渐形成班级整体的进步。一是班级内部可设立“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优秀寝室”等奖励。对综合素质较高且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班级内充分挖掘优秀的学生,树立典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每个人的进步,让学生在“比、学、赶、超”的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二是在学年内设立“优秀班集体”等奖励,对整体风貌好的班级进行表彰,并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推出班级优秀事迹,增加学生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5)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影响,注重榜样的力量。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班风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辅导员、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一,要爱岗敬业,心系学生成长,有责任感。要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学生发展负责任,绝不可出现工作被动的局面。辅导员事业是耕耘和播种,他们不仅仅是管理、教育学生,更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4]。其次,要起到榜样作用,努力将自身确立为学生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行正人,这就要求管理者本身除了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品德和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