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学校、社会对儿童性格塑造的影响

2020-01-10 12:41闵芬梅祝进梅
科教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性格家庭班级

闵芬梅 张 丹 祝进梅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0)

1 家庭对儿童性格塑造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贯穿孩子整个人生。幼儿时期的孩子只会简单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青春期的青少年受父母思想、行为、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较多。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塑造具有深远影响。父母应以身作责,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庭榜样。

1.1 父母的教育方式

孩子出生后最信任的是父母,在入学前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性格以及对待事物的看法观点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对待事物的观点。每位父母对孩子都有不同的期待,当父母把这种期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则会影响孩子言行。较多家庭都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考好了给予过多的奖励,考差了就给予严厉的批评,这会让孩子过于在乎成绩的好坏,而非努力学习的过程。

父母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管理的“松”与“紧”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有的父母不考虑孩子个人意愿及兴趣爱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不听取孩子的想法,将自己所为的“好”强行让孩子接受,行事独断不沟通交流。这样成长的孩子,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往往因惧怕父母的严厉而不愿与父母沟通,疏远父母,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并总想逃离家庭的束缚。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爱和关注都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无条件包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包办孩子的生活,不愿让孩子吃苦受累。尤其是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对孩子宠爱有加,在金钱上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钱给孩子消费。这种爱实际是对孩子的“害”,会使孩子难以独立,缺乏担当和责任,遇事容易逃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每一个父母都应不断学习如何教育子女,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孩子的亦师亦友。只有家长自己学习成长了,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指引。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孩子成为朋友,才能更了解孩子,孩子也自然会愿意与你分享生活中的事。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爱也是需要学习需要方法,才能发挥正向的作用。给孩子花钱并不是爱孩子,应该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教会孩子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做,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1.2 家庭是否和谐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部分孩子误认为父母都不爱自己,会缺乏安全感,而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的教育可能被忽视,离异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监管力度下降,导致孩子成绩下降,容易对学习自暴自弃。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由于父母的离异孩子缺乏完整家庭的爱,容易自卑,不合群。甚至由于父母离异后对孩子教育与约束的减少,容易让孩子结交社会人员,养成不良习惯,如沉迷网络、吸烟、喝酒、聚众斗殴等。

“隐性单亲”,是指父母中的一方在孩子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在家庭角色上的事实性缺失。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目前很多家庭在教育和照顾孩子有关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由女性承担。在当前女性普遍就业和收入与男性差距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很多男性仍然认为照顾子女是女性的义务,并没有意识到作为父亲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父亲的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抚养子女的义务主要由女性承担,这一现象被戏称为“隐性单亲”“丧偶式育儿”,不仅造成了夫妻间的不平等,更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1]和谐的家庭,父母相爱,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与指引,孩子会有较强的安全感,会更加的自信乐观,抗挫折能力也会较强。

1.3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常溺爱子女,容易让孩子自私、自大。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不平等待遇,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受冷落的孩子容易自卑、嫉妒;受家长重视的孩子,性格会更倾向自信,但也容易导致自负自大。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培养方式不同,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小学时期的孩子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协商讨论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初中时期的孩子以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高中时期的孩子可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对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家长作为孩子榜样和模仿对象,应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如果家庭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积极的影响。

2 学校对儿童性格塑造的影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于是学校对儿童性格的塑造随之开始。学校对儿童性格塑造的影响,直接体现在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影响。由于地域的差异及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让学校整体水平差异较大。学校对儿童的性格塑造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学校教育理念及教师人格素养。

2.1 学校的教育理念

每个孩子在幼儿园逐步接触学校教育。无论哪个阶段的学校教育都有自己的体制、校训、校规、校纪,它们在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起着约束和教育的作用。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教育中,以成绩进行等级划分。如根据成绩划分班级,优秀班级,火箭班级,普通班级,毕业班级等。部分学校在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开始通过学生的入学成绩分入不同等级的班级,让学生刚进入学校就有差异,尤其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性格塑造。建议学校可根据随机原则对所有学生进行班级分配和平等的教育资源配置,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大部分学校把升学率当做自己招生的宣传手段和金字招牌,某某学生在中考或高考中荣获第一名,在某竞赛中荣获奖项。家长在这铺天盖地的宣传中被错误引导,容易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关注焦虑,盲目跟风、攀比,送自己孩子到名校上学,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自己攀比的资本,也无意识的培养了孩子的虚荣心。家长应该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孩子的性格,选择真正适合孩子健康生长的学校环境,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看重成绩。

2.2 教师的人格素养

教师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特别重要,尤其是班主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教授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部分教师自身思想上的差异,遵循“高分学生就是优秀学生”这样的观念,让学习不优秀的孩子被忽视,这种教育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与众不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

教师的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时刻学习提升自己。学校可定期对老师进行相应的技能培养,教师自身也应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段反思完善自身,以适应当代教育环境和学生的需求。一个性格乐观开朗的教师在学生性格塑造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3 社会对儿童性格塑造的影响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因素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网络信息过于强调物质与功利。家长们急于让孩子成才,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拔苗助长,使孩子在年少时少了许多自由玩耍的时间,对孩子性格的长久塑造是不利的。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孩子接触到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缺乏正确分辨对错的能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因此媒体正确的消费引导;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接受新事物则变得尤为重要。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若孩子和孩子之间存在盲目的攀比,容易在孩子得不到想要东西时,走上犯罪的道路,社会在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及人生观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4 总结

儿童性格培养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路上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性格家庭班级
班级“四小怪”
猫的性格爪知道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性格描绘词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