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意蕴深厚,德育特色匠心独运

2020-01-10 12:41苏映铮
科教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特色德育学校

苏映铮

(广州市天河中学猎德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0623)

创建特色学校是办学个性的显露,是对地域文化的接纳、弘扬和超越,同时也是学校的活招牌。作为广州第一条城中村改造成功的猎德村,它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历史变迁源远流长,这为学校德育追求特色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校在德育特色上做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1 特色创建与学校发展交融

我校地处猎德文化古村。猎德文化古村沉淀了浓浓的文化底蕴,有900多年历史了,曾是我国宋代八大镇之一,被誉为“岭南水乡”的古村落美誉。学校将挖掘猎德地域文化作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鲜活课程资源,作为特色融入学校发展之中。

在德育工作推进中,我校主要从以下四个视角挖掘本土资源:

(1)古迹文化视角。猎德文化源远流长,村里原来有32间祠堂、庙宇,村中李姓、梁姓宗祠是最有特色的文化遗产。猎德村拆迁前猎德宗祠群有10座,龙母庙还被列为广州市文化保护单位。1841年建的猎德炮台在鸦片战争中是广州东面的城防,很有价值。

相传清朝时期已有巷门、碉楼、村头神等古迹记录了猎德村的变迁,随着市政府统一规划的大规模土地置换工程,猎德村的历史古迹也将消失殆尽。

(2)名人文化视角。猎德村人杰地灵,自古人才辈出,宋元明清年间,猎德村就出过2个进士、11个举人、86个秀才,12个军功显赫的人,任各品官职者22人。近有建国时期,国民党国防部少将的李镜光,今有海内外厨艺界享有盛誉的梁文辉、梁文超兄弟;国家体育界有名游泳教练、运动员一批;当代文艺界有影响力的广东近代十大讲古家之一李伟英、广东近代民间艺术家李泽宣等,这些家乡名人为学生认识了榜样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树立远大志向。

(3)民俗文化视角。猎德的风俗人情很淳朴,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日习俗、交际习俗构成了承载着代表性的猎德民俗文化。如:猎德的游龙探亲、猎德村赛龙舟、钓粽游戏、猎德鼓、猎德曲艺、猎德折子扇等,都体现了独具特色的猎德民俗文化。

(4)文体文化视角。猎德村文体活动声名远扬。龙舟独霸江河,自1994年开始猎德村就参加广州国际龙舟赛,创下无数佳绩,如2018年广佛龙舟联赛“纳德利”杯比赛,首届猎德龙舟文化嘉年华开幕;猎德醒狮独步狮群,从1996年起,猎德醒狮队也参加各项比赛,屡获殊荣;还有猎德鼓,更是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就出现。猎德人所显示出来的勤奋努力,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我校对猎德地域文化进行充分的资源分析,努力寻求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依托资源,进行个性化、校本化的挖掘、开发,使特色创建与学校发展水乳交融,对社区、对学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 优化成果与构建特色交汇

2.1 以德育文化为保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村名蕴含感恩思想,提炼学校办学理念。猎德“猎德”村名的说法有很多种,传说一:古时候有一位姓猎的将军来到村子,为村民干了不少好事,村民为了纪念他,就把村子改名为“猎德村”,让世代子孙记住猎姓将军的恩德,知恩图报。因此,猎德村人民可以算是“感恩”教育的先行者。学校据此典故,针对现在的学生人情较淡薄,学生中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对父母缺乏的孝心,对老师、朋友的不够尊敬等,在广州的中小学中率先开展了以地域文化融进德育的感恩教育活动。传说之二:猎德村名极雅。西汉著名思想家杨雄在其著作《法言义疏·学行》中有“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的句子。村人“猎德”顾名思义就是追求完美的道德,村民都默认这就是村名的由来。古时的猎德人民崇尚道德,提倡礼仪,注重高尚品德的养成和文化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追求完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的富有新意和历史意义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尽快达到城市化学校学生的素质和要求。

(2)“名人文化教育”,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猎德是广州首个改造的城中村的先驱,学校抓住契机提出研究猎德本土文化的目标,让学生通过采访、询问、调查等方式了解猎德村中名人,在教学区和生活区的走廊立柱和墙壁上设置“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崇尚科学、畅想未来”的宣传展板,充分挖掘利用“物化”的德育资源、校园文化资源;重视开发了学校文化底蕴的名人资源,建立“猎德名人档案室”,发挥优质德育资源的功能;学校的“猎德文化与课程活动”群组博客也扩大了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使学校更快、更多的获得信息,同时开发、利用网络德育资源。

学校利用思政课、综合实践课中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研究厨界骄子梁文辉(曾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评书界骄子李伟英(曾受到香港媒体的好评),民间艺术家李泽宣等的成功之路,研究他们成功的心理特征。猎德名人,从不同角度见证了猎德的进程,很有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对于启迪后人,开拓未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学校德育利用这种名人文化教育,有效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3)建立文化展览馆,传承猎德文化。学校建立面积大约600平方米的猎德文化展览馆,当参观者观看到馆内文物时,紧密的视听讲解方式增加了对知识的了解,也深化了记忆,并将文化视觉从视觉知识拓展到更理性全面的认识,生动的诠释了历史,激发了学生对地域文化历史探索的兴趣。学校还建立虚拟互动的“猎德文化展览馆”网站,使教育有了更丰富的视觉传播方式,学生通过猎德网站了解本土文化的教育,并受到文化底蕴的洗礼。

2.2 以少先队活动依托,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利用猎德地域资源优势,开发一系列传承猎德文化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这个素有“岭南水乡”之称的城中村。

(1)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如“小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标准”“家乡的变迁”“追寻名人足迹,争当品学少年”等。

(2)少先队大队部开展“弘扬民族精神,见证猎德足迹“为主题的活动,追寻猎德文化。

(3)各班创办以“传承猎德文化,铸造一代新人”为主题的板报和班刊,板报共享,班刊互传,了解家乡的变迁,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4)学校与猎德街办事处联合,举办了“龙飞凤舞 幸福猎德”的作品征集活动,师生踊跃参加,作品形式多样,有手抄报、绘画、摄影、书法、征文等,学校汇编成册,为猎德学子了解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加深家乡文化的传承感有深远的意义。

(5)以少先队的名义向家长征集经典老照片、征文、写回忆录、拍回忆短片等,勾起家长对家乡的集体回忆,为猎德文化展览馆出一份力。

2.3 以思政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盘活德育教育模式

学校重视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实施,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采访“猎德名人”,调查“猎德河涌的生态环境”,领略“猎德的古建筑”,漫游“猎德珠江公园”,考察“猎德的庙宇”,研究“猎德曲艺”,考察“猎德人的风俗文化”,研究“猎德风俗风情”,了解“猎德交通的变迁”,探索“猎德村”的得名,亲自去尝试学习“猎德醒狮”,评析“猎德古今的建筑特色”,探讨“珠江新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猎德将来贸易要与时俱进”。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在新一代猎德人身上得以继承和发展,完全盘活德育教育模式。

2.4 以体艺特色为突破口,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学校抓住猎德文化精髓,以“大课间活动”开发为平台,在自编操中融入大量猎德传统文化元素,如扒龙舟、舞狮、猎德鼓等动作,让学习和锻炼、猎德文化与体育教育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猎德文化文体自编操”使全员共识、人人参与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同时,艺术教育方面,学校以地域特色素材——曲艺与折子扇舞作为教学资源,音乐教师尝试在课堂让学生学习传统曲艺与折子扇舞,使学生对家乡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通过优化整合已有的特色成果,构建学校特色建设整体框架,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使家乡文化得以传承与创新。

3 外显文化与创设校园氛围串联

学校特色文化的表现方式有外显的文化和内隐的文化两种方式。学校在外显文化的布置上从“墙壁文化、景观带文化、廊道文化、楼梯文化、门厅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专用场馆文化以及广播听觉文化”等方面去进行校园文化整体规划,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文化建设“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要注意这几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利用传统节日和法定假期来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爱校教育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同学们创造机会展示自各自的特长。有创意的是把一些特色成果通过一个主题“猎德文化”框架把它们涵盖进去,通过“猎德文化”这条主线把它们串联起来,使校园文化建设展现出浓浓的乡风乡情,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内隐文化积淀。

猎德实验学校依托意蕴深厚的这片地域沃土,匠心独运地让德育特色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猜你喜欢
特色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学校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