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2020-01-10 12:41朱俊敏
科教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医科专业人才信息管理

杨 风 朱俊敏* 习 丹

(桂林医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0 引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医疗健康”已经成为卫生健康领域发展的潮流,也是卫生健康领域重要的创新方向。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的主体,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直接决定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医科类院校都设置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该专业设置的目的就是满足“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对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1]但在各院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中,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问题

1.1 专业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背景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健康”的深入发展,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越发突显。但在目前各院校在对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问题。部分院校以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其培养人才的思路强调以信息管理学为核心框架,课程设置体系以管理学为主体内容,学生也以管理学的思维训练为主。而另外一些院校以信息技术开发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其培养人才的思路强调以信息系统开发为核心框架,课程设置以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为主体内容,学生主要基于工科思维进行训练。更有一些院校的人才培养介于二者之间或者定位模糊。客观来说,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和卫生信息系统开发人才都是支撑“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创新的人才基础。专业定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专业定位不清晰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各医科院校混乱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将不利该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更不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2]

1.2 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专业特色不明显

卫生信息管理人才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从知识结构来说,学生需要掌握医疗健康和信息科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二个学科属性,其思维样式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如何将这三个学科的学科融入一个专业进行教育学习,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各医科院校对于卫生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各有自身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以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医科院校课程设置以信息管理为主要内容。而以卫生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医科院校课程设置则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开发为主体内容。但无论如何,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人才素质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医疗健康、经济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知识。但目前,各医科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未能很好的协调和平衡这三个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部分医科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度强调对于卫生管理方面的教学,与医科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近。而有些院校则设置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教学,教学内容与工科类院校的信息学科相近。这些课程体系都无法体现医科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特色,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专业素质。[3]

1.3 学生专业认可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医科院校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对卫生信息管理的专业人才。但在目前医科院校当中,普遍对于卫生信息相关专业的认可度低。[3]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在医科院校专业中,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和药学等专业是主要核心专业,卫生信息相关专业普遍被认为是边缘学科和专业。学校对于教学资源的配置普遍偏向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护理等学科和专业。相较而言,卫生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配置相对较少。如此巨大的落差,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就比较低。其次,从就业的方向来看,也难以形成专业认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有三个就业方向。具体是,在医院的病案管理科、医务科等从事信息管理工作,在医院的信息科从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开发工作,在相关信息公司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市场维护工作。从就业的领域来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就业比较广泛,市场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也比较大。但就工作性质来看,在医院工作的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科室非医院重点科室,而且由于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这就造成薪酬方面和医院的临床科室存在较大差距。而在信息科技公司,对于人才素质较高,本科生难以胜任,需要硕士甚至博士水学位的水平才能进行系统开发,本科生一般只是胜任市场维护的工作,相较而言也非核心部门。由此看来,卫生信息专业人才无论在医院等事业单位或者公司都难以形成非常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这种专业认同感的缺失,也造成了目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

1.4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体系有待改善

在目前的情况下,医科院校教学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时代背景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以前并未有此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因此没有专业人才储备。目前在医科院校从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和科研的教师尽管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均来自于相关专业。很多教师并不具备医疗卫生的专业背景,或者未有从事卫生信息管理开发的实践工作经验。“互联网+医疗健康”日益成为卫生创新发展的主流,现有教师的专业背景难以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相匹配,这就使得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显得比较薄弱。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行业背景和经验,使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体现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特色。大多院校的教学内容都是大众化信息管理专业的内容,不能有效的与卫生信息管理相结合,更难形成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其次,在教学设计上面,也不能围绕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教师在章前引例、案例教学等方面并不能以医疗卫生行业相应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学生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和学院也不能给予相应的行业资源给予更多的教学支持。综合来看,由于新兴专业以及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目前在医科院校当中,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未能形成具有专业的特色培养体系内容,专业教育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完善。[4]

2 对策

2.1 精准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是医科院校的重要使命。目前,各医学院校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定位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体现“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背景下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这就需要各医科院校加强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健康产业发展特点的研究,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进而实现精准的专业定位,培养符合“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要求的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2.2 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在各医科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普遍认可度不高,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热情。在此情况下,医科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在此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现卫生信息管理的专业前景,强调“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该专业复合型人才广阔的市场需求,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手段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凝练专业特色

卫生信息管理人才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医疗健康、经济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医科院校需要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根据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科规律,构建特色的学科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凝练专业特色,平衡各学科体系内容,以专业胜任力为导向,培养体现医科院校特色的专业信息管理人才。[5]在此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学科的体系内容要紧扣“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完善和创新。

2.4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高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招聘具备丰富卫生信息管理行业经验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同时,紧跟“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步伐,加大对师资力量的资源投入,给予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并进行相应“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行业训练,从而形成相对完善且专业的教学团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在各环节都要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现实案例为基础,构建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医科专业人才信息管理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医者难自医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