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2020-01-10 06:57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范读国学小学生

石 玲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泰州 225500)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辨别能力、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关键发展阶段。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国学经典的阅读实践,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念,提升在语文学习中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找到目标和方向。文中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实践展开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相关工作带来借鉴。

一、小学语文课堂诵读国学经典实践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从国学经典诵读中提升自身的内涵和文化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比较经典的文章,比如广泛传诵的“四书五经”等,文学经典作品的诵读能够让学生对国学产生认知,获得积极引导的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中的节奏性和韵律,在小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诵读的顺畅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对很多国学经典中的内容不能完全地掌握,但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文化上的熏陶和感染,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成为其指引的方向,此时的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帮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在脑海中形成印象。老师通过故事讲解的形式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学习理解程度的同时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诵读国学经典实践让小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国学经典,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很多汉字,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给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目前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受到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并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很强,充满好奇心,这也导致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感染,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一旦受到不良文化的诱导,就会让其失去内心的纯洁。所以,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能够让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语文课堂,让小学生更多地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小学语文教学诵读国学经典实践的原则

(一)积极鼓励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需要以鼓励为主要的原则,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们积极地阅读,尽量避免批评,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学生也无法很流畅地诵读国学经典,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要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诵读产生自信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诵读国学经典的目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去阅读和理解。

(二)精读精讲原则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实践需要以精读精讲为原则,因为,国学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结晶,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学生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精读精讲,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从诵读的国学经典内容中获得理念和观念上的渗透,更好地掌握国学经典文化的精髓,帮助国学经典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充分地融合起来。

(三)尊重差异原则

需要充分注意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实践要以尊重差异为原则。因为,每个学生都从不同的个体而存在,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要求,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也会因人而异。所以教师就需要每个学生以不同的实际情况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要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整个诵读过程,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小学语文教学诵读国学经典实践

对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讲,教师可以在国学学习氛围的创设上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文化素养和对国学的认知。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国学经典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更专注地学习国学经典,教师可以在班级的打造上融入很多国学经典的元素,给学生打造国学学习的氛围,比如可以在教室贴一些国学的经典句子、在教室设置国学经典的宣传报等等,通过浓厚国学经典学习氛围的塑造,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影响中形成国学素养。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浓郁,会激发小学生在国学经典学习和诵读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从自身角度提升学习国学的兴趣。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说,国学经典的诵读需要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在小学生的视野中,不能只是简单的学习和背诵,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

(一)范读引领学生增强节奏感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来说,通过范读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国学经典中的文章大多数是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诵读上一定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教师在诵读中不能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很难掌握正确的诵读节奏。所以说,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范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诵读的要点和节奏。

比如说教师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对《孟子·告子上》中的《舍身取义》的诵读中,就需要通过范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诵读的节奏感。虽然文章中会有标点符号,但是阅读过程中的停顿还是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诵读节奏,教师的范读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比如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诵读中,就需要对重读字和阅读间隔的均匀分布诵读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顺其自然地掌握节奏并运用节奏,通过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示范,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诵读的节奏,提升整个国学经典诵读的质量。

(二)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国学经典印象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对国学经典的诵读是一种基本的方法,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首先要带领学生们反复地诵读一篇文章,能够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和理解这篇文章,同时也能让学生大体地知道国学经典的内容和含义,通过有节奏感的阅读、反复的阅读更扎实地理解和掌握,这样诵读的效果就更容易实现。

比如教师在国学经典《三字经》的节选内容的诵读实践中,需要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带领学生们去诵读。因为《三字经》相对于其他的国学经典来讲,其在文字内容上更容易理解和通俗一些,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独立去掌握和诵读还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无法独立完成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讲解《三字经》的时候就需要带领学生们反复地诵读,这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诵读韵律和内容,并更好地理解。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对文章掌握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讲解,有效地保证每个学生对教学中学习到的国学经典内容做到充分地认知和理解。

(三)故事情节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小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有自己的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形象思维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在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抽象性的文言文内容,这样的内容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身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如果只是为了读而读就失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中就可以充分采用故事激发的形式,让诵读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展现出来,消除小学生学习枯燥的文言文的排斥和抵触心理,让诵读的效果更好。

比如说老师在对《论语》这一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文章的诵读产生兴趣。比如说在《论语》中“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教授中,可以编撰成小故事讲授给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编排和生动有趣的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课程内容有效地掌握。之后,再带领学生诵读,这样能让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通过小故事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论语》中所讲述的道理。所以,我们能够发现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产生兴趣,同时,也能让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更加丰富多彩,故事情节激发是国学诵读实践的有效方式。

四、结论

从上文中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过程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实践,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国学经典诵读的基本原则,明确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所在,并计划好诵读国学经典中的教学重点,通过鼓励激励、反复诵读、故事激励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丰富的学习形式掌握国学经典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有所收获,提升语文学习水平和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范读国学小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垂”改成“掉”,好不好?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