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华 戴芳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2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中心性肥胖、高血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紊乱等聚集发病为主要特点[1],以胰岛素抵抗(IR)为病理基础的代谢紊乱综合征[2-3]。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升高及现代人不良生活工作习性,MS患病率逐年升高[4]。中医药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防治MS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兹将MS的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医学中无MS相对应的病名,结合患者形体肥胖、肢体倦怠、胸闷胸痛、恶心呃逆、眩晕、耳鸣、失眠少寐、头晕头昏等具体临床症状,将其归为肥满、消渴、眩晕、胸痹等范畴。历代医者认为体型与MS病机相关,如朱丹溪认为“肥白人多湿,瘦人阴虚火热”“瘦人多是血瘀,肥人多是痰饮”等。有学者认为,脾与MS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5-7]。脾虚所致湿蕴为本,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为标。从脾论治,尤为重要,治以健脾助运、祛湿化痰为主。宋益陞[8]认为,MS病位在脾、肾、肝,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湿、瘀为主,病因为脾肾亏虚,饮食失当,情志不畅,劳逸失调,体质禀赋。范玉网[9]认为,MS患者生活方式、情志因素、遗传因素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于机体,病变复杂,脾肾亏虚为本,痰湿困阻为标,同时三焦功能失调又加重病情。王宝[10]认为,老年MS患者以血瘀为主,阴虚常见,兼有热邪,脏腑涉及心、肝、肾的证候特点,中医病机归纳为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气亏虚,痰瘀湿热互结等。李振爽等[11]提出,毒邪致病是MS的病理基础,正虚邪盛是疾病进展的内在依据。MS的病因为久坐不动、外邪侵袭、脾胃损伤、五志过极,病机为蕴毒泛滥、气血瘀滞、热毒炽盛、火毒内盛。化瘀应贯穿治疗始终。王晓雪等[12]分析现代中医治疗MS的用药规律,发现“脾胃功能失调”是根本原因,“痰湿”是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先天禀赋不足、久坐不动、饮食不节、年老体衰等因素,导致机体出现脾胃功能失司,积生痰湿,阻滞气血运行,致使气滞、血瘀、湿热为标,脾胃虚弱为本的虚实夹杂疾病。
由于MS是复杂疾病导致的综合征,目前暂无统一的辨证分型。近年来,不同的研究者对MS的辨证分型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同的结果。王宝[10]通过检索431篇MS相关文献,按入选标准筛查后得到符合标准15篇。经统计分析,将2 744例MS病例在尊重原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合并,总结出前6位证型分别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瘀血阻络、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痰浊内蕴。崔彦如[13]经回顾性研究,将112例老年MS患者分为痰浊遏阻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和阴虚热盛证。董静等[14]分析北京市部分社区MS患者271例,选取了45项中医症状并填写调查表,数据分析初步显示MS具有痰湿内盛、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的证候特点。
3.1 辨证论治 毕莲[15]辨证论治MS,脾虚夹痰证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防风、厚朴、甘草、薏苡仁)健运脾胃;胆胃不和证运用柴胡平胃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法半夏、党参、黄芩、厚朴、陈皮、苍术、白术、茯苓、神曲、芦根、大枣、甘草)升清降浊;胆热脾湿证运用茵陈胃苓汤(药物组成:茵陈、陈皮、茯苓、猪苓、苍术、厚朴、桂枝、泽泻、炙甘草)利胆利尿;痰瘀互结证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药物组成:黄连、法半夏、瓜蒌皮、枳壳、胆南星、石菖蒲、竹茹、茯苓、车前草、郁金、桔梗、甘草、葛根、陈皮、丹参)化痰消瘀。沈达[16]认为,MS中医辨证治疗应分清标本缓急,痰湿阻滞型可用温胆汤或半夏天麻白术汤;瘀血内阻型轻者用丹参饮,重者可用血府逐瘀汤;肝肾阴虚型用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脾肾阳虚型可用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肝脾不调型可用逍遥散加减。
3.2 中药复方 宋益陞[8]将43例M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大黄、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半夏、生姜、人参、大枣、铅丹)+基础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二甲双胍+基础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餐后2 h血糖(2 hP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和糖脂代谢水平。杨宇峰等[17]将165例痰热互结型并伴有糖调节受损(IGR)的M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采用基础治疗+益糖康胶囊(药物组成:黄芪、红参、黄连、丹参、三七、黄精、黄柏、茯苓、大黄、白术、五味子)治疗;对照组83例采用基础治疗+安慰剂中药(主要为淀粉制成)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 hPG、TC、TG、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益糖康胶囊可改善MS伴有IGR患者的糖脂代谢和血液循环。薛锦花等[18]将60例M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低热量饮食及中强度运动训练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九味茶(药物组成:丹参、银杏叶、生山楂、金银花、白菊花、枸杞子、黄芪、灵芝、大枣)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体质量、BMI、FPG及HOMA-IR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九味茶对MS高危人群的胰岛功能有改善作用。张妍等[19]将80例MS合并IG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健脾清化方(药物组成:党参、山药、黄芪、黄精、葛根、鬼箭羽、黄连、黄芩)治疗。结果:治疗组各项实验室指标由IGR向正常血糖(NGT)逆转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脾清化方通过减轻MS合并IGR患者炎性反应及降低脂毒性,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耐量,减轻体质量,纠正脂代谢,改善高尿酸血症。
3.3 针灸疗法 吴晓亮等[20]临床运用“通督温阳法”辨证施治。对血脂代谢紊乱者,脾肾同治,选穴以背俞穴为主,温针灸取脾俞、肾俞、膈俞、肝俞、胆俞、大肠俞穴;对糖耐量异常者,考虑病程长,日久阴损及阳,易致阴阳俱虚。治以通调三焦为主,选穴肺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胰俞、肾俞、命门、身柱;对原发性高血压者,久病则肝肾阴虚为主,治以补泻结合,补阴经穴、泻阳经穴,选穴百会、风池、天柱、大椎、命门、心俞、膀胱俞、肝俞、肾俞、脾俞。程玲等[21]将70例M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饮食控制,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从脾论治,取穴天枢、关元、中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MI、腰臀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4.1 单味中药 缪萍等[22]通过实验研究探讨白藜芦醇对MS大鼠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实验表明,白藜芦醇组大鼠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数量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L-1β)、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禁食诱导脂肪因子(Fiaf)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脂蛋白脂酶(LPL)、脂肪酸合成酶mRNA表达量下降。说明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益生菌生长,调控糖脂代谢相关靶基因的表达,纠正IR,延缓MS发展进程。有学者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MS的IR发生关系密切,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破坏肠道菌群正常结构,从而导致肠道产生致病菌等物质,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影响正常糖脂代谢[23-25]。Wang Wei等[26]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发现紫檀芪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清尿酸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紫檀芪通过抑制微小(micro)RNA-377,减轻果糖诱导的足细胞氧化应激和发生炎性反应,表明降尿酸也是治疗MS的有效方法。闫旭[27]通过实验探讨黄连水煎剂对高脂诱导的MS大鼠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黄连水煎剂组较正常组大鼠的鸢尾素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机制为黄连素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激活。黄连水煎剂中的黄连素可增加细胞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和PGC-1α表达,AMPK抑制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HMGCoA)还原酶和乙酰CoA羧化酶(ACC)的活性,减少细胞内TC和TG合成,从而明显改善MS大鼠IR和脂肪代谢水平,从而延缓MS疾病进程。说明鸢尾素是一种可能改善IR的新型肌肉因子,反映MS状态下肌肉功能。
4.2 中药复方 杨宇峰等[17]、薛玲[28]以HepG2细胞作为载体,建立IR的HepG2细胞模型,观察益糖康含药血清对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益糖康含药血清可增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活性状态,上调PI3K/AKT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增加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蛋白及AKT蛋白磷酸化,降低血糖、改善IR;抑制IR-HepG2凋亡,减少细胞损伤,保护细胞,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实验还发现一系列内源性小分子如IRS-2蛋白、IR-HepG2等可作为MS的病理分型及潜在药靶。隋艳波[29]通过高糖高脂高盐饲料建立MS大鼠,结果:黄连温胆汤(药物组成:半夏、陈皮、葛根、竹茹、决明子、黄芪、茯苓、生姜、丹参、枳实、黄连、甘草)组大鼠TG、TC、LDL-C水平均低于其他组;黄连温胆汤可下调小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表达,一方面降低脂肪细胞因子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另一方面抑制主动脉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激活,降低脂肪细胞因子FFA、TNF-α、IL-6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表明黄连温胆汤既可减轻炎性反应防止早期微血管损害,又可改善IR和糖脂代谢。曾科学[30]建立IR的HepG2细胞模型后,发现昆丹方(药物组成:白术、佛手、山楂、决明子、昆布)组对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能力高于模型组,通过进一步分子实验发现,昆丹方治疗后,IR的HepG2细胞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α)、IRS-2、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mRNA的表达提高,而葡萄糖-6-磷酸酶mRNA(G6Pase mRNA)水平降低,提示昆丹方能有效改善HepG2细胞的IR状态。进一步研究发现,G6Pase是糖异生过程中葡萄糖转运和分解代谢途径的交点,高剂量昆丹方显著上调造模细胞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表达,下调G6Pase mRNA表达,从而起到减体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4.3 针灸疗法 王静芝等[31]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预防组、脑脊液组和阻滞剂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电针组、预防组、脑脊液组和阻滞剂组均取“双固一通”即关元、后三里、丰隆和中脘电针,预防组予电针16周;电针组予电针8周;阻滞剂组予脑室灌注PI3K抑制剂+电针8周;脑脊液组予脑室灌注人工脑脊液+电针8周。结果:电针调节模型大鼠体质量、FPG、F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升高大鼠下丘脑中脑PI3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p-PI3K)蛋白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PI3K信号通路参与胰岛素的传递和代谢,故“双固一通”电针法可改善IR。
近年来,随着MS发病率逐年上升,MS等慢性疾病已成为现在社会公共健康主要矛盾[32-34]。MS在疾病早期具有一定隐匿性[35],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综合分析与评估代谢紊乱病症所取得的疗效被医患双方逐渐认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弥补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36],同时可弥补中医治疗对症状改善过程较久、不同医家遣方用药无统一标准而无法大规模临床推广应用的不足。在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中,部分研究集中在单味中药研究,这脱离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中药复方实验研究多集中于对MS临床糖脂代谢指标改变的研究,缺少更为细化的分子层面的研究。MS在借助医疗治疗同时,更需国家、社会提高民众对这类慢性病的认识,从改善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合理运动锻炼和增加医学科普等方面为人民健康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