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说“文本特质”,提升小说教学品位

2020-01-10 06:10李红月
课外语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奥楚变色龙特质

宫 琳 李红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九中学,山东 淄博 255000)

长期以来,面对小说教学,我们大多数一线初中语文老师停留在“原地踏步”的状态,用专家的话说就是“除了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不知道还可以教什么”。教师的僵化和故步自封把一篇篇兴味盎然、各具特色的小说教得索然无味,亮点平平。于是逐渐的,我在教学研究中注意到了“小说叙述技巧与教学内容确定”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反思,我总结到我们必须关注教材中每篇小说的“文本特质”。

比如我们让学生读一篇小说,往往有一个初读感知的环节:让学生概括小说的情节。但其实情节包含“小说情节与故事情节”两种角度,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一线老师忽略的点。故事情节是我们作为读者为了概括故事内容平铺直叙的。但是小说情节则是利用诸多艺术手法。所以在小说教学中,既要关注故事情节,更要关注小说情节,并在两种情节的对比中体会作者艺术手法的运用、作品艺术魅力的展现。同样一个故事,可以没有悬念,也可以用小说的元素,超乎意料地构思小说。所以在教学生小说时,可以变概括故事情节为站在作者的角度或站在某位主人公的角度去复述这个故事,学生一定会在对比中产生探究的兴趣。比如我在讲授契诃夫的《变色龙》时就尝试让学生把自己分别化身为文中三个不同立场的典型人物: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叶尔德林,去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将学生代入不同人物的角色中,体察到了因为地位不同,立场不同,面对同一个客观事实却有天壤之别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把握了人物各具特色的一面以及小说背后的深刻内涵。

我在翻阅资料时,还注意到一篇高中的课例,欧亨利的《二十年后》。这篇文章我原来没读过,但是我对欧亨利的小说是不陌生的。我上高中时就读过他的《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青藤叶》《警察与赞美诗》。小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是众所周知,影响深远的。

那么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叙述技巧是如何达到的?我没仔细考虑过,我的老师也没跟我说过。如今我自己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虽然初中阶段还没出现过欧亨利的小说,但是举一反三,《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初中小说在叙述技巧上仍有属于他们的文本特质,我也没有挖掘出来,就像专家说的“要从关注小说的艺术效果到关注艺术效果的达成”。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切忌盯着“铺垫、伏笔”几个单调的术语就把学生搪塞过去,学生听了等于没听,未来仍然无法形成高质量的鉴赏与写作。以《二十年后》为例,这篇文章作者不仅在小说中设置了人物的双重身份,并且巧妙隐蔽了一种身份,凸显了另一种身份。并同时遮挡了读者视线,使读者无法在开始和中间就明白人物的全部身份。而在结尾出现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明确了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后面备课老师就设计了一个令人叫绝的环节:“跳读全文。以‘原来 A/B/C ,难怪 ’”语句来说话。“A 鲍勃是通缉犯B 吉米早就认出了鲍勃C 假吉米是个便衣警察”这样学生再阅读就切身体会到欧亨利文本构思的精巧了。

还是以小说《变色龙》为例。这篇小说里很重要的一个文本特质就是用人物对话构成情节,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人物的语言彰显人物个性,并进一步表达深刻的主题: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个体的警察,更是那个欺下媚上的俄国社会,是那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这篇小说的文本特质就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这样一个切入点。《变色龙》一文语言描写的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奥楚蔑洛夫的话来讽刺他自己说的话。在不知是谁的狗时,他武断地说:“这多半是条疯狗。”当巡警说像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又改口说:“这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又干脆说:“弄死它算了。”当巡警说这也可能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又讨好地说:“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又赶紧附和说:“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不仅如此,作者还为这个道貌岸然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精心设计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的语言来奚落、嘲讽奥楚蔑洛夫本人。

在故事的开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大声嚷嚷道:“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一个小小的警官,假模假样,虚张声势地摆出一副为民伸张正义的架势,好不令人发笑!

还有在后面听说将军的哥哥来了,急忙关切地询问:“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极力攀附,仿佛他与将军是至亲好友一般,不然他怎么对将军还有将军的哥哥像亲朋好友一般熟络呢?

二是引人入胜,如临其境的对话。“言为心之声”。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把人物的性格鲜明地展示出来,把人物的思想感情生动地表现出来,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反映出来。就连鲁迅先生也说:“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契诃夫本来就是享誉世界的文学语言大师。他的《变色龙》不在于用华美的语言去描摹人物外貌和景物,而主要是以接地气的人物对话取胜。以以下几句对话为例:“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这里警官的弦外之音,我们一读就能心领神会了,契诃夫只用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内心世界卑鄙肮脏,奴性十足的走狗形象。

三是契合人物个性的语言。个性化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变色龙》中的人物语言个体特征十分明显。“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就是不折不扣的“沙皇鹰犬”的形象,因此他的语言具有媚上欺下的特点。他在老百姓面前大施淫威,对大官僚则奴颜婢膝。这种极端恰好表现出他的见风使舵。受害人赫留金的语言也很接地气。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求的“小人物”。他的语言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与身份。他向巡警申诉的那一段话,是相当精彩的,形象地反映出他的鄙陋粗俗、逢迎权贵和想趁机占个便宜的心理,他的一段申诉和辩词:“胡说,独眼鬼!你什么也没看见,你为什么胡说?他老人家是明白人……”把这个小市民庸俗势利的性格体现出来了。

把《变色龙》中关于语言的这些特质挖掘出来,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排练课本剧,赏析人物语言特色,仿写人物对话等全方位、多元化地去解读这篇小说,深刻领悟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内涵,习作特色。

王安忆曾说过,“小说是心灵的历史”,读小说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过程。小说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曲折生动的故事,活灵活现的人物,各色各异的环境,深邃的思想内涵,还在于通过各种精巧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让这种虚构的艺术踏实地住进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一线老师有责任提升小说教学的品位。在继承已有优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下苦功夫深入文本挖掘小说的文本特质,让学生不是做“外行看小说热闹,而是要做内行参透小说的门道”!

猜你喜欢
奥楚变色龙特质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神奇变色龙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