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

2020-01-10 03:24
课外语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读书语文能力

施 玮

(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福建 福清 350315)

实施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而“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教会学生学好语文对其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课标”正是从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出发,把中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定位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求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正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感受、欣赏、发展和创造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社会美,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促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工具”,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是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钱梦龙先生就曾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不待老师讲”而“自能读书”的能力。钱梦龙先生认为“自能读书”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浓厚的阅读兴趣;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相当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读书真正具备了这四点,那么语文教学就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呢?抓好以下五个环节,引导学生驱动兴趣读书的心理,主动介入读书活动。

一、教会学生预习,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关于预习的重要性,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学生通过预习,不仅能大体了解某一课的主要内因,而且能引发其对某一课的注意,针对难点,突破重点,着力解决主要问题。“成功的预习是学习成功的一半”,此话毫不夸张。但是,重要的预习却往往被不少学生所忽视,他们多不愿安排时间预习,一味等待教师的讲课,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预习或抓得不紧,或放心不下,只待上课时全包了。如此一来,教学时时处于被动状态,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也就难以提高。

因此,我们不但要引发学生重视预习,更要引导学生善于预习。一旦教会学生预习,那么学生自然就会重视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指导学生预习,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第一,结合“预习、提示”“自读提示”等,紧扣教学重点,科学设置针对性强,易激发学生自读兴趣的预习题,驱动学生主动投入预习。这样,就能避免学生预习漫无目的、无所适从而厌倦的现象。第二,要求学生不但要“眼到”“心到”,还要“手到”,做好批注工作。边读边画,边读边批,边读边注,边读边写,既加强注意力,又深化认识,还在上课时把自己的自读感悟与教师的授课内容相比照,检验预习体会,把握住重点。第三,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最好安排学生在课内预习。

二、课堂上应精讲精练,重在导读

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原则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但是,有些学校的有些教师或因循守旧,课堂教学全扶学生,自撑到底,他们不相信学生的自学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相信精讲能收到细讲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或急功近利,受“应试”的左右,不但不厌其烦地细讲,而且大搞“题海战术”。这样,只能使学生课上听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依赖教师的细嚼慢喂;只能使学生沉入“题海”而不能自拔。

教会学生“自能读书”的重点是“导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导读的方式主要有:疏通式,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疏通语句、词句,培养理解文意的能力;提要式,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地概括文章的能力;提示式,训练学生根据提示,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质疑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论式,综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导读”,真正能把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学生才会产生读书的兴趣。

三、指导复习小结,梳理知识系统

要教会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抓好复习阅读这个环节,让他们通过复习阅读知识,深化认识,补缺补漏,全面提高。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并加以巩固。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针对读书笔记进行归纳重点,同时注意复习的广度与深度,对阅读过的知识进行深层次再加工,加强语言和生活的积累。这样,就由读书摘要上升为读书心得体会。这就是复习小结“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即是这项工作的真实写照。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来可能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进行一番梳理,使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沟通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精华,“温故而知新”。

四、引发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中总目标第8点:“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这是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广见博闻,视野开阔;另一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让学生重视读书,仅仅让学生读好课本还远远不够,还应要求学生去扩大课外阅读的延伸,丰富庞大的阅读量,充分利用图书馆学习、阅览室学习以及更多的资源,阅读适合学生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中外长篇文学名著等,并进行课外练笔,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等。这样“读唐诗三百首”“欲穷千里目”而“更上一层楼”“无师而自通”。

五、注重思维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心理学家戈尔曼曾说:“一个人是否成功及其成功的程度,80%取决于他的情绪,只有20%归诸于其智商高低。”所以学生并无天资的区分,而是其意志力、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性与情绪智商,即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努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发挥其非智力因素,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要提高思维能力,就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第一,启发引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第二,强化发散思维,挖掘学生思维潜力;第三,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辨力;第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加工;第五,加强学生能力因素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第六,语文教学如果能够坚持培养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那么,无须“呼唤”,无须焦虑,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就功到自然成。

猜你喜欢
读书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