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皓
(本文责编:牟锋)
早春时节,春风初暖,春水初软,田埂地头、溪边河畔的荠菜们受到鼓舞,抖去冬日的倦意勃然而起,与返青的麦苗共同奏响春的旋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清香,我那蛰伏许久的心儿也被撩得雀跃起来,迫不及待地直奔原野。
荠菜是十字花科植物,生命力很强,对生长条件不挑剔,有点泥土就生长,给点阳光就灿烂,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叫法多种多样。贵州人说它的叶像鸡爪,故叫“鸡足菜”;湖北人因它花小且白如米粒,唤其“地米菜”;广州人说它的果实似菱角,就呼它“菱角菜”;它有降血压的功效,于是北京郊区人干脆喊它“血压草”;美国人觉得它的种子荚更像牧羊人用的钱袋,称它“牧羊人的钱袋”……在我的家乡,人们亲昵地叫它“细菜”。妈妈说我听错了,大家是唤它“喜菜”的。荠菜是野菜中的报春菜,有了荠菜,嘴里的食物就开始丰富起来了,每一天都有欢喜相随。有谚语云:“荠菜炒年糕,灶老爷下锅捞。”就算是见多识广的灶老爷,遇见这春天第一味也不能淡定了。
珍馐一席,不如野菜一味。荠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C、钙和铁,营养丰富。初春的荠菜最清鲜,吃法随心随性,生吃、做馅、熬汤皆可,色香味俱佳。《素食说略》称:荠菜为野蕨上品,煮粥作齑,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清腴,再加水煨尤佳。”
俗话说:三月三,荠菜赛灵丹。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本草纲目》称之为“护生草”,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给好友徐十二的信中说:“今日食荠极美。念君卧病,面、醋、酒皆不可近,惟有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君今患疮,故宜食荠。”苏大人特意向好友推荐荠菜,看重的就是其养生、护生的作用。
在一块桑田边,我找到了荠菜,一团团,一簇簇,绿茵茵,嫩生生的。它根叶丛生,莲座状,叶片羽状深裂,裂片狭长,越朝外伸,叶片就越宽越厚,叶面有一层细细的茸毛,匍匐在地面上,锯齿形的叶片上泛着浅绿色光。它低调而繁盛,柔弱却顽强,像极了我们的亲人。
我用小锹从菜根旁边挖下去,左手揪住荠菜的根部,稍稍用力,整棵荠菜就连根拔起。荠菜的根瘦长,白色,有些须毛。将荠菜凑到鼻前,深吸一口气,一股无以伦比的香味沁人心脾。我且走且挖,不知不觉中已有小半篮子荠菜,于是欣然而归。
荠菜水饺、荠菜春卷、荠菜炒鸡蛋,都是妈妈拿手的。都说吃了荠菜,百蔬不鲜,果然!一家老小,大快朵颐,欢天喜地的,又不由得吃多了。父亲喝了几口小酒,兴奋劲上来了,要学着中国诗词大会,与我的儿子以“荠”为题行飞花令—“冲风踏雪须归去,荠菜肥甜白酒香。”孩子接上:“荠菜共挑元日雨,梅花未放去年春。”“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得鱼去换红蒸米,呼子来挑荠菜花。”“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爷孙俩眉飞色舞的,好不热闹。忙碌的妈妈突然哼起了民谣:“二月二,挑荠菜,荠菜包饼筋拽拽,不吃不吃两三块。”大家一愣,立马拍手叫好,接着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