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安 杨孟梦
(审稿:杜文星)
(本文责编:牟锋)
面对高考,考生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同学,而是自己,决胜的关键在于战胜自我,短期内实现高效增分。
高考命题的大背景、大事件对高效备考具有重大指导意义。2019年高考命题的五大背景事件:全国教育大会及高考改革精神、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中美贸易战。如全国Ⅰ卷41题考查了钢铁业的发展史,通过对比体现了中国的稳步发展,彰显了建国70年来的伟大成就,增强了考生对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的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再如,新教育改革倡导的立德树人、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五育并举等原则也都体现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全国Ⅰ卷文综第42题可谓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点睛之笔,该题节选了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的经典观点:“对本国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以此引导考生认同伟大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2道选择题和5道主观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历史学科素养,引领核心价值,同时,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与历史的结合,又拓展了历史认知与育人功能。
对于2020届考生来说,应关注2019年的国庆大阅兵、中苏建交70年、学习强国、个税改革、京张高铁落成、一国两制、依法治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医疗与公共卫生、应对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船山学、五四运动百年回顾、中华文明起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等,这些大事件很有可能成为2020年高考命题的背景材料。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教材编写、考试评价的基本依据。2017年新版课标的课程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课程目标是“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课程理念在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全国Ⅰ卷文综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第45题结合商鞅变法的历史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比较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和基本能力;第46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阿拉曼战役为素材,引导考生以史为鉴,珍惜和平等。因此,我们必须以新版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来理解和解决每一个历史问题。
关注部编新教材,按照通史体例补充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及非洲史和美洲史等。这些问题在2018年、2019年全国卷高考题中已经有所渗透,如2018年41大题“乡村治理”涉及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问题;2019年选择题33题拉美史、46题阿拉曼战役,提醒考生关注世界史中非洲和拉美的内容。
考生要认真分析一模以来历史作业、模考试卷的得失情况,对每一个问题要从知识体系、核心素养、学科能力、热点聚焦、核心价值等维度综合诊断,准确把握自己的薄弱环节,发掘有效增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在短时间内实现补弱增分。
模考或针对性训练后,学生要尽量与老师多沟通,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克服缺点、迅速提高,同时也能在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得到鼓励,增强自信,缓解压力,催化跃升。沟通技巧:在交流之前,请先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失分点在何处?失分原因是什么?出错的题目中自己的思路是怎样的?错在了何处?哪处不理解?自己已有的思考到了哪个层面?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自己想出了哪些解决措施?须知沟通是双向互动,而非单方面输出、输入。沟通过程中应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进行正向强化。将每一条答案来源落到实处,交流自己答题语言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寻找失分原因,询问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修正完善。
三轮复习一定要在正确把握高考方向的前提下精选新材料新问题,重点摘选名校优质模拟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优化题型解法和答题规范,实现有效增分。达到训练的价值最大化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限时性。不限时不训练。放松状态下练一百套试卷不及限时高效练一套试卷,考试要求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考试的发挥。训练的目的之一便是锤炼出一种应考的状态,以保证考生在考场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实力。
(2)适度性。此时的训练题量与频率应适量,既要有一定的数量来激发考生的高效答题状态,予其一定压力,又要保证考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去完成训练,而不是应付了事地刷题。在这种情况下,考生所做的训练才能减少低级错误与非知识性失分,从而了解自身存在的真实问题。
(3)针对性。考生应对自身情况有清晰的认识,训练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靶向治疗。如,每天限时完成一套文综选择题以强化对时间的掌握,每天精做一道主观题来揣摩思路与语言,而不是盲目从众或自我安慰式的刷题。
训练与其后的纠错是相辅相成的,建议考生做好以下几点。
(1)训练中:要强化对关键词的捕捉,对材料主旨的领会,对信息的提取,对新设问的翻译与转化,见到题目后要明确答题思路与角度。
(2)训练后:对照标准答案寻找失分点,回看教材,以训练带复习,分析失分背后的真正原因,记录自己的专属易错点;进行“纠偏”,找到自己错误思维的问题所在,反复理顺老师讲解的正确思路,强化正确作答;校正语言,比较所答与正确答案的差距,学会自评试卷,给正确答案分层划点,找到采分点,补充自己所答的缺失,纠正不足。
(3)下一次训练前:回顾自己上次训练发现的问题,设定小目标,这次训练要解决什么问题。即训练—发现问题—寻找方法—再训练(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优化语言,做到答一句话至少得一分。
没有反思总结,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学习。考生应积极反思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总结解题方法、应试技巧,思考高考命题趋势,升华自身素养;用好积累本,时常翻看,特别是考前要重点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归纳总结历史主观题:
(1)提炼主题词,定制小专题。将设问全面、主题鲜明的主观题进行积累,标清主题,如民族国家、对外开放、城市化等,此后可进行“同理异题”的比较延伸,补充设问,拓展思路。
(2)总结“模板”,寻找思路。积累一些答题角度较全、有代表性的主观题,凝炼出具有一般普适性的“模板”,从而存储一些常用的思路,继而由此生发出更全面的答题角度。
夯实基础知识,全面梳理重点难点热点知识,重点复习近三年高考高频考点,贯通阶段特征,利用大事年表强化时间意识;回顾经典试题,强化各种高考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答题术语;熟悉高考真题,让自己进入高考题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