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衢州 324024)
2019年9月,S幼儿园大三班转来一位小朋友磊磊(假名),该小朋友的行为有所异常,具体表现为:(1)经常无故拍别的小朋友的头。(2)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不听老师的话,还干扰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从不与其他人合作。(3)当老师批评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大哭大闹,咬自己的手。(4)经常“顺手牵羊”,拿走他人物品并不予以承认,经常说谎。
根据日常行为的交流和一些基本的智力测试,证明此小朋友智力正常。
成为磊磊的带班老师后,便通过校园内观察,家庭采访,和家长和相关亲朋好友交流沟通,逐渐了解到磊磊的年龄、性格、日常行为特征、家庭情况、日常所处环境等,并且询问了磊磊周围的小朋友对磊磊的看法。
在仔细观察2个月之后,初步怀疑磊磊可能情绪与行为障碍中的行为失调,于是请教心理专家,专家一边观察,一边让家长、带班老师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结果得出因子分数超过98,属于可能异常 ,同时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经过最后的综合分析,一致认为磊磊极大可能属于行为失调型儿童,且是后天导致,并非先天因素。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针对磊磊,我们通过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磊磊喜欢吃巧克力,于是我们告诉磊磊,只要你和别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件事,我们就奖励你一块巧克力,以此来不断刺激强化磊磊与其他小朋友的合作行为,最终促使磊磊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团结互助。
根据道奇的社会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儿童在解决社会性问题时要经历六个步骤:编码问题情境、解释情境中的社会性线索、形成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设想到达最终目标可能的策略、评价每个策略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某个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释情境中打的社会线索,它决定了孩子后续的环节。我们每天给磊磊讲一个小故事,都是有关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华礼仪小故事,让磊磊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礼让,待人友善的意识,并且学会换位思考,考虑他人的感受,从而最终改变他解释情境中的社会线索的方向,使其往好的方向发展,并最终改变它的不良行为。例如我们曾经给磊磊讲管仲与鲍叔牙 的故事,鲍叔牙每次都能从管仲的立场上理解管仲的行为,当天下午,一名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撞到磊磊,小朋友立马向磊磊道歉,磊磊并没有向以前那样直接打,而是说没关系。
勃朗分布伦纳提出生态环境理论,生态环境包括小环境、中间环境、外环境和大。每个都处的环境,并无时无刻不受这些环境影响。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环境,许多小朋友都曾经来告过磊磊的状,于是我和小朋友们说磊磊比你们都小,而且是刚刚转过来的,你们都是哥哥姐姐,要照顾磊磊,帮助他改变自我的行为。小朋友们就知道,他是弟弟,他比我们小,所以他这样做,都是可以理解的。之后小朋友便总是有意识地保护照顾磊磊,比如磊磊总是喜欢去别的班里闹,小朋友们就会叫:“磊磊,快回来。”此外每次磊磊行为不良时,小朋友们都会积极地教导磊磊。如此,通过环境不断地纠正磊磊的行为。
由于磊磊是独生子而且磊磊父母生磊磊时年龄较大,因此磊磊父母对磊磊很是宠爱。我们就建议磊磊父母对磊磊不要溺爱,同时选择一些有正能量的动画片,让磊磊通过替代性学习,模仿榜样的行为,家长对其表扬,磊磊获得反馈和激励,并不断地保持下去,最终改掉那些坏的行为。如果磊磊表现出不良行为,家长也可以采取消退法,即不予理睬,不予关注。
我们对磊磊的行为干预都是符合磊磊的发展情况,并且是采用温和的方法,没有强制对立的粗暴干预,这样对磊磊将来的性格发展起着好的作用,不会给磊磊留下童年心理阴影。
对磊磊的行为干预并不是仅靠我们幼儿园老师,,或者说仅靠家长。而是团结各方力量,我们联合幼儿园小朋友,家长,以及专业的心理学家等,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来改变、重塑磊磊的环境,最终来改变磊磊的行为。
由于从人本主义出发,以及避免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和心理阴影,我们没有采用更直接快捷的饱厌法、惩罚法和隔离法。如此,虽然对孩子是有益的,但是采用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方法所需的过程较漫长,期间孩子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会对其他小朋友带来一些麻烦,毕竟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环境,我们在考虑到磊磊的同时,也要维护其他孩子的利益,虽然其他孩子在听了我们的建议后,也非常乐于帮助磊磊,但磊磊的行为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长期下去必然会引起小朋友和家长的不满。
其次,我们所做的行为都是起辅助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孩子,关键还是孩子自己的主观转变,但是孩子不可能直处在我们所设定的环境里,必然受外界不可控力影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保证孩子在受外界非人为设定环境影响下能够依旧转变成功。
再有,传统的教育方法,即批评指责,虽然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是这种方式能够直接明确地让孩子知道哪些是禁区,以及踏入禁区会接受必要的惩罚。按照中国法家和荀子的思想,人性本恶,而且人们天生就是趋利避害,当孩子知道如果碰到禁区,必然会受到惩罚,本能地会回避,不去触碰。而这正是我们采取的方法的缺乏之处。一旦孩子不听从我们的建议,或者对我们创设的环境和措施不为所动,我们也难以有进展,而且考虑到各方因素,我们老师无法继续采取这些传统手段,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不良行为必然会受到惩罚是个难题。
最后一点便是操作难度过大,作为公立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一个人要带20余名小朋友,很难长时间关注某一特定的孩子,而上述的方法主要是从细节出发,短期内我们还可以坚持,但是连续几个月就力不从心,而且我们创设的环境是需要各方合作,一旦有一方坚持不了,必然会影响整个结果。
注释
① 填写的版本为1991年经过系统分析和修订的CBCL4-16岁儿童父母版、教师版。
② 把量表中113条行为问题归纳为8-9个因子,每一因子包含113条里若干条。各因子可以用临床综合征的名称来代表,例如分裂样因子、抑郁因子等。把每一因子所包含条目的粗分加起来,就是这个因子的分数,因子分,的正常范围定在69至98百分位之间,分数超过98百分位时即认为可能异常。
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