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 徐晓远
过往教学中,教师大都固守传统的教学思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体课堂学习十分被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反而忽略了对知识的运用。因此,本文针对此问题,探讨了初中道德的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在一节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为课程的展开提供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正确地开展课堂导入呢?我们认为引入生活化的元素能够更好地达到效果,同时对于生活化元素,学生熟悉,也愿意参与,这样便能够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连同生活化元素一起带入课堂,通过课前提问、课前交流等方式进行课堂导入。
例如,在教学“与世界紧相连”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或者是你们的家人是否有过出国的经历?”“你们的家中又是否有购买国外的商品呢?”这两个问题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在教师提问后便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面对教师的提问,很多学生会想到家中的外国商品,但是一些细心的学生也会发现,这些外国商品的背后却写着“Made in China”的字眼。
对此,教师便可以顺势引入全球化的内容,世界就像一个大型工厂,每个国家都是里面的成员,都在为工厂的运作提供自身的力量。并且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力量在不断强大,话语权也在不断强大,甚至在全球各地都能够看到有关中国的元素。那么,通过这样一番讲解,一来能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二来也能够看到祖国的强大,并在心中建立起民族自豪感。甚至有些学生会因此立下志向,想着长大以后为祖国贡献力量。那么,我们便可以看到教育的目的达到了,既普及了知识,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知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那么知识的最终去处也必然是生活,要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此,我们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然而在过往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容易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追求分数,课堂教学使用“灌输式”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一来无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二来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此,生活情境创设势在必行。
例如,在教学“创新驱动发展”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先和学生聊一聊天,让学生想一想古代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呢?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是不是越来越便捷了呢?又是因为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呢?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踊跃回答。一些学生可能会想到支付手段的简洁,过去交易都需要现金,但是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了。此外,一些学生可能还会想到高铁带来的便捷,以前去外地游玩都要坐绿皮火车,明明不是很远的地方,都要坐上一整天。但是有了高铁后,时间被大幅度缩减了,同时旅途的体验也更好了。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接着让学生思考,是什么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本节课的知识,“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因为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与社会实时新闻的关联更加紧密,同时新闻中的内容也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对此,我们认为在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多借助时政热点开展生活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时政热点的选择上,要注意事件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同时还要注意事件能够引起学生思考。
从多年的教学工作来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从课堂中学习知识,更要从生活中提炼智慧,加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认为该门课程本身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的,并且与生活的联系也十分密切。那么,教师的生活化教学便可以针对课程内容展开,强化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到生活的转化。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从课程的安排上不难发现,本单元的内容多为强调学生刚刚迈出初中生活后的转变,其中既有生活习惯的转变,也有生活认知的转变。那么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先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初中生活的看法以及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对成长的认知。
此外,在第一单元的内容中也存在着“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这样的课程。对此,我们首先鼓励学生在课后撰写日记,通过日记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形成反思和感悟。
至于课上的认识自己,我们要求每一位学生先通过自我介绍来展示自我,一来能够让学生认知自己,二来也能够让其他学生认识自己。同时,对于这样一节课,我们还保留了一部分内容,在本册书教学完毕后,我们又一次进行了认知自己的教学活动。期间我们将之前记录的内容拿了出来与学生当前的想法进行对比。很多学生都发现自己的想法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一来是自身的成长,二来也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初中生活后发生的认知改变。其实这便是成长的意义,人在不断成长,思维在不断变化。与其通过硬性的教学让学生去了解成长,不如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了解成长,教师通过记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同,以此让教学既存在于课堂,也存在于生活。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教师可以通过巧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借助时政热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利用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性,充分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并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