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哲如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育才小学,浙江 杭州 31120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首留存的诗文都非常经典以及值得世人传诵,都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闪耀着圣贤们的理性光辉。因此,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经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气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现在经典诵读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阻碍,致使经典诵读效果不佳。笔者会对于这些阻碍因素进行总结,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其方法进行创新,只是要学生对古文朗诵,然后教师再对古文的大意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对学习古文没有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对经典诵读有好感,反而会对经典诵读产生厌恶。
新课改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乐趣,让学生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阅读和朗读做出了新的规定,整个小学一共有124篇经典古诗文,古诗文所占的比例非常大,比原来增加了55篇,增幅也是比较大的,甚至让刚接触学习的学生就开始学习古文。这两点足以证明在新课改下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目前学校安排了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诵读,但这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学校在乎的还是学生的成绩,所以重点还是在其他的主要学科上面。而且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停留在以前,对新来的事物没有这么快能接受,教师对于经典诵读的做法是让学生随便读一读诗文,然后把这段时间安排给学生做作业。这说明教师没有把经典诵读放在心上,不能真正将经典诵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不仅如此,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不足,以为经典诵读就是带学生翻译几篇古文,赏析一下重点句子。以上问题都不能让经典诵读真正实施起来。
小学生在三年级之前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进入三年级之后,他们的思维更加抽象了,可以对身边的事物,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对于自己学到的知识比以前认识得更深入。所以三年级是一个分界线,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方式是有差别的。教师在平时要多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然后总结出学生的不同点,来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经典诵读有相应的效果。在传统课堂上的经典诵读比较无聊,不能让学生有兴趣。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要让学生眼前一亮。比如:教师要做好示范,可以将有韵味的古诗文自己先读给学生听,并且加入一些与古诗文相融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够陶醉在其中,能够让学生真正读懂这首诗,包括这首诗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教师可以用电脑制作PPT,让学生走进所学诗文的画面里。比如在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陶渊明把桃花源描绘得像人间仙境,那样的世界令人神往,但学生对文章的大意并不理解,当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这种美通过动态的图片展示出来时,学生自然对此感兴趣,也就乐于走进这篇文章了,也就能够进入到作者的境界当中去了。除此之外,教师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像讲中国文化经典小故事、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促进自己的综合发展。
小学生总是被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所吸引,而经典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如童话、寓言等并不具有吸引力。如果教师和学生以同样的方式教学,学生就会慢慢地对阅读越来越冷淡。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开展自己的教学,让经典诵读变得简单,让学生喜欢上诵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读物。例如,学生学“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在这句话中,可以将孔融让梨的片段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听故事中领悟到其中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中说道:“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多目标、多方法的评价体系。”“经典阅读”注重古诗文积累,这个要求就让教师必须在诵读教学时既要看学生诵读的质量又要注重学生诵读量的积累:在学生第一次学习阅读时有形成性评价,在学生结束完一段学习后给学生一个终结性评价,为了实现更多的“诵读评价”,“经典诵读”学得怎么样并不是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还可以是来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的评价甚至是自我评价。结合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成为经典诵读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到经典诵读的乐趣所在,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进行表扬,让“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能够稳步前进。经典诵读在目前来说发展还不完善,所以,在教学时,要使诵读更加全面,要让对学生的评价多样化。评价具有筛选、考核、改进、激励、引导、自省等功能。要想让经典诵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人文修养,就必须让多种评价发挥它的作用,完善学校的经典诵读的评价系统。
对于经典诵读不应该只着眼于中国古诗词,应该结合优秀的外国经典来诵读,让学生能够多样化地诵读。由于小学生理解事物的层次还比较浅,不能要他们对全篇古诗词都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教师在安排古诗词诵读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他们的认知水平范围之内作品。比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诵读可以更加有趣,像成语小故事或者国外的一些童话故事等。根据不同的学段有层次地进行诵读,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比如在《诗经·采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读,掌握中国诗歌、歌曲、赋的韵律和节奏,加强对古诗文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默默朗读、动情朗读、配乐朗读等,感知传统汉语学习作品中优美的字句文化,让古人的高尚品质能够对他们的人格塑造产生影响,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诵读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如低声吟唱或高声吟唱,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感受,理解诗歌,达到从知中理解、从理解中进入作者的境界、从体会作者的境界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详细的诵读方法如下:①朗读,整体感知。比如在诵读《江畔独步寻花》时,由于整首诗给人一种轻盈愉悦的感觉,诗的节奏明快流畅,语言通俗,色彩明朗,读起来让人很亲切,能让人感受到春天好像已经到来了,所以非常适合朗读。而且作者的感受可以通过诗歌文字来感受,这样的反复诵读自然可以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更容易理解对诗歌的解读。②让古诗文熟记于心。学生的诵读可以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读书不浅,但要记在心上,印在心上,每学一首古诗,就要把它积淀在笔记本上,帮助自己识记。③音乐歌唱,感悟诗歌。诗歌不是无情的东西,字句吐出心声,诗歌的欣赏不只是知道它的意蕴,更要了解作者的感受。因此,在阅读诗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融进古诗中。比如在读《石灰吟》时,可以播放斗志昂扬的歌,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忠于国家、敢于献身的信念,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经典诵读,并且要丰富经典诵读的教学形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拥有丰富的人文修养,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加强与别人的沟通能力。为他们各方面的学习提供帮助,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