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兵 王祝康 王兆辉
(重庆图书馆 重庆 400037)
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日益多元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窗口,是公民的终身课堂,承担着提供公共文化教育与服务的职能。面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好老龄群体文化教育服务工作,不仅是拓展和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与水平的需要,也是公共图书馆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使命与责任。而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无疑是推动老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有关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的研究成果十分鲜见,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发业界对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各级党政机关主办的老年大学是我国老年教育的主要实施形式。从1983年我国诞生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开始,经过30余年的发展,各级老年大学数量不断增加,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成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然而,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十分庞大。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我国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为:2018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 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龄化不断加深[1]。各地老年大学报名“一票难求”,老年教育具有巨大的群体需求。
面对各级党政机关主办的老年大学“一票难求”的现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馆,适应自身职责与使命,加入到举办老年大学的行列之中。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与特点:一是公共图书馆主办老年大学;二是公共图书馆设立老年大学校区或者教学基地;三是公共图书馆开设老年大学图书馆分馆。
据调查,全国32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中仅有重庆图书馆主办了老年大学。此外有个别省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也主办了老年大学,如山东省菏泽市图书馆老年大学、佳木斯市老年大学图书馆分校。由于公共图书馆主办老年大学需要社会办学许可、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办学场地等方面的支撑,从操作层面来说不易实施,这也成为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一些老年大学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开展合作,借助公共图书馆的场地、环境资源优势,在公共图书馆设立校区或者教学基地。如文化和旅游部老年大学在国家图书馆设有校区,福建省永安市老年大学在永安市图书馆内设立教学基地,等等。其目的在于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各公共图书馆开设老年大学图书馆分馆的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老年教育重视,各图书馆为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丰富老年大学的文献资源收藏,纷纷建立了老年大学图书馆分馆。如浙江图书馆老年大学分馆自成立以来举办了一系列主题讲座、书画展和摄影展等活动。
重庆图书馆老年大学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大道重庆图书馆内,于2011年9月挂牌成立,由重庆图书馆主管。学校由事业法人单位的重庆图书馆教育培训中心具体承办,拥有重庆市教委颁发的社会办学许可。同时,依托具有70年历史、社会声誉良好和交通方便的重庆图书馆,学校社会效益良好。学校共有可使用教室15个,其中舞蹈专业教室5个。共计面积1 500平方米。
学校从最初开办时的9个科目、14个教学班、235人次学员、9名教师的规模,至2019年上半年,已经发展到春季班开设25个科目、62个教学班。课程包括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时装风采、太极拳、智能手机、旅游英语、瑜伽、茶艺等。学员达到1 655人次,拥有聘用教师29人。学校形成了课程内容艺术特色鲜明、科目独具自身特色的教学思路。80%的学员参加了学校开办的音乐、舞蹈、书画等艺术类教学班的学习。此外,学校举办的智能手机、旅游英语教学班在全市老年大学中独具特色。依托重庆图书馆的场地优势,学校每学年举办老年大学教学成果汇演,举办学员书画、摄影作品展等,充分展示学员学习成果,检阅学校教学水平。重庆图书馆老年大学自2011年开办至今,共培训学员10 827人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果,为推动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认真审视重庆图书馆老年大学的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亟须解决的困难。
2.2.1 经费来源有限
重庆图书馆老年大学经费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挤用重庆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二是学员学费。学校没有举办老年大学的专项经费。一方面,政府拨付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的专项经费,从拨付渠道、拨付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没有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对老年大学的经费支持和公益性捐赠。随着学员、教师逐年增加,教师授课费、教材费、活动开展经费等开支常常让管理者有捉襟见肘之感,一些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一拖再拖,聘请更多优秀师资也困难重重。
2.2.2 规章管理制度松散
由于一般认为老年大学是一种非学历、无压力、无功利的教育,教学不需要考试、学习不需要压力、管理不需要管束,这些观点有其现实性和客观性,但也往往容易导致忽视对学校规章管理制度的科学制定,进而影响老年大学的教学水平、办学质量。重庆图书馆老年大学虽然在场地管理、班级管理方面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缺少对教师、学员、教学、绩效等方面较为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一旦出现相关问题,往往不能参照制度进行管理和奖惩,造成管理上的被动。
2.2.3 规范性教材缺失
老年大学教学大多既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指导性教材,用什么样的教材,各自为政,放任自流,没有规范统一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重庆图书馆老年大学为例,目前开设的25个科目班级中,仅有旅游英语教学班使用了重庆市老年大学统一编制的教材。此外,教师到校只限于每周授课的1个半小时或者两小时,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学交流会,教研活动难以开展,教材的规范性问题更无法研讨。
2.2.4 督导评估机制缺少
老年大学教师教学高度自主,有的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学校还曾出现过老师在课堂上因为教学理念不一致而发生强烈争执以至肢体冲突的现象。一位民族乐器的老师,上课大多时间只顾自己埋头拉琴,没有教学的具体计划与安排以及对学员的具体指导。由于学校没有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对课程的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分析评价,导致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甚至还存在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的现象。
2.2.5 教师队伍不稳定
重庆图书馆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大多由市老年大学或其他老年大学推荐,或者招聘、自荐而组成。教师年龄结构相差较大,从20余岁到70余岁不等,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26岁。教育背景方面,年长的教师大多不具有执教课程的专业教育经历。学历方面,有大学本科、专科、中专和高中,也有无文凭自学成才者。目前,聘用的29位教师中仅有两名是在职,其余全部是退休或自由职业者。仅有5位教师从重庆图书馆老年大学开办以来一直执教于此,除此5人外每年均有教师离开。由于缺乏严谨的教师管理制度的约束,教师队伍不稳定因素较大。
公共图书馆已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正在主动地适应变化的社会形势,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学习的舞台,探索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的发展思路。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老年大学建设应注重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与文化系统资源优势相结合,将老年大学作为公共文化单位的重要窗口,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探索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路径、新方法。一方面,老年大学可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公益展览、讲座、读书会,以及免费技能培训等活动,将其运用到老年大学的教学中,丰富教学设置与内容,共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成果。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老年大学开设的合唱班、舞蹈班、书法班等,组建老年大学表演艺术团队,开展基层文化惠民等活动,展示老年大学的教学成果。
一般来说,世界各国都是政府承担起老年教育的职责,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参与到老年教育当中。日本是开展老年教育较早的发达国家。日本开展老年教育的经验是,一方面政府出资建立老年教育机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与公民馆、市民文化中心、福利休憩中心等社会教育设施和各类各级学校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2]。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除了政府供给的资源配置方式之外,还可以采取市场和政府组合的方式进行老年教育的资源配置。采取政府补贴、资助、购买、事前审核、事后监督的方式,并鼓励和监督非营利企业和民间自治组织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老年大学课程标准是根据老年大学课程计划而编写的有关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体现学校对老年学员在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编写规范、科学的老年大学课程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规范化教学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连续性、稳定性,课程标准经审定后应该长期执行,同时也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求以及结合学员的实际水平,对课程标准运用进行较为灵活的掌握。
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管理体制,还要有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做保证。应该从学员、教师、管理三个方面科学制定老年大学应急处置办法、教师绩效管理制度、学员守则、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员评比办法、班委责任制、课堂守则、教学评估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从责任机制、用人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发展机制等方面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六个方面,共28条政策措施。在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推进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共享,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积极探索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老年大学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比如,联合办班、办学、办活动;共同研讨、展演、搞培训;缔结友好关系,加强舆论宣传,等等。此外,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老年大学教育。
我国的老年大学大多开设的是琴棋书画、卫生保健、健身娱乐等课程,极少涉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其实,老年教育不仅是休闲娱乐活动,还可以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工作技能或使其获得新技能以重新获得一份岗位和收入。正如国际老龄问题联合会的海伦·海默琳所总结的:“很多学校提供的课程并非仅仅是为老年人消遣时光,专业培训的目标是帮助老年人找到第二或第三份工作。人们对工作的需求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工作环境使老人们有归属感,能够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这对他们的精神健康至关重要。”[3]2018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六十六条明确指出:“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老年游学是老年大学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近年来逐渐成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新选择。老年游学,以老年大学为主要载体,通过游与学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年大学学员对旅游和学习的双重需求。数据显示,2017年,老年人成为错峰出游的主力军,占总量六成[4]。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爱好出游的老年人来说,更加安全、获得感更强的“游学”产品恰恰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目前,老年游学主要包括配套课程的教学游、展示老年风采的展演游和境外文化交流游等形式。例如,国家开放大学之老年开放大学与国内知名旅行机构合作开发以“慢游、乐学、静居”为理念的“看江山”主题系列游学活动,为老年人设计定制主题游学线路与游学课程。老年人在游学活动中体验地域文化和历史,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广受好评[5]。老年游学是一门新兴课程,也是深受老年学员青睐的课程,要加强老年游学课程的开发和研究。